第十二章 春宮圖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琴棋書畫,醫蔔星宿,可稱包羅萬象,書法便是其中之一。

這說到書法文化,卻又離不開筆墨紙硯!

硯是文房四寶之首,古代文人墨客,無不視之如寶,有些甚至看的比生命還重。

宋朝的書法家米芾就因為愛硯成癡,看到喜好的硯台,甚至不惜強行向宋微宗索取,將硯比做自己的腦袋,曾抱著所愛之硯共眠。

在裴旻的記憶中,中國有三大名硯,分別稱作洮硯、端硯、歙硯。

所謂洮硯,便是洮州出產的洮州石硯,在他記憶中自洮州石硯成名以來,老坑洮硯一直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賈人人夢寐以求的寶貝,千金難求。

但現如今,洮州上下竟然沒有一人發現洮石的價值,簡直是暴殄天物,不可思議。

張鴻茫然道:“除了比尋常石頭漂亮一些,還有什麽長處?”

裴旻搖頭道:“洮河是黃河上遊的第一大支流,而洮石受到黃河的影響,經千百年細砂沖擊,研磨成的五彩奇石。這些石頭陸離斑駁,千姿百態,若有工匠將之雕刻成硯石、假山等工藝品,定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諸多縣令裏正面面相覷,他們從未想過洮州河裏那些沒用的石頭竟然有開發價值。但見裴旻如此自信滿滿,不免將信將疑。想著裴旻的行事風範,也知他沒有真的跟他們商議的意思,今日邀他們前來主要是讓他們配合聽命。

所謂上行下效,裴旻是洮州之主,軍政由他一言而決。他主意已定,縣令裏正也識趣的沒有多言,免得得罪面前這位年紀輕手段卻是了得的新任刺史。

玉並縣令葉君德道:“裴刺史大力發展洮州的用心,我等看在眼底。身為父母官,卑職也希望治下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只是洮州目前最大的難處不是內部,而是外患。”

葉君德話說到了關鍵處,吐蕃才是造成一切的罪魁禍首,這罪魁禍首不除,洮州便一日難安。

眾人的目光全部都看向裴旻。

裴旻笑道:“這點不用你們費心,吐蕃那裏,我自法子應對。你們的任務是發展民生,穩定民心,盡快的調動百姓的熱情,完成以工代賑的過渡。”

以工代賑才是最合理的賑濟方式,百姓付出勞力,換取糧食,而官府也有獲益,只是受到了吐蕃的威脅,一直得不到實施。

縣令裏正們見裴旻不說,也不敢多問。

最後裴旻道:“越是情況嚴峻,越是需要有責任心有能力的地方父母官,洮州有三年免稅的優勢,又有洮州石這樣的特產,有了發展的契機。余下的就看你們是否有能力本事調動百姓的情緒。做得好,本刺史自會記你們的功績,在陛下面前為你們美言幾句。”

縣令裏正聽了眼睛發光,李隆基對裴旻的寵信即便遠在隴右,他們都有耳聞。

李隆基也不止一次在私下裏多次說裴旻與高力士一內一外,是他的左膀右臂。

這一點連執掌朝堂話柄的宰相姚崇都比不上。

他的美言,份量可不是一星半點。

“這裏醜話也要說在前頭。做不好,你們也別怪我,翻臉!國家大事,自有能者居之。”裴旻笑著說著,語氣一點也不重。

可就是這淡淡的語氣,卻讓諸多縣令裏正脊背微寒,紛紛表示會如諸葛亮一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會議結束,縣令裏正告辭離去。他們有的激動有的心驚,但不論懷著什麽心情,毫無疑問的是,面對裴旻給他們帶來的壓力與契機,想要保住官位或者更近一步,都必須卯足勁力來幹活。

顧新將手中會議記錄遞給裴旻查閱,裴旻也沒看,直接讓他收起來。作為上任刺史遺留下來的官吏,還鬧出了彭家這事,他已經做好貶罰的準備了。

不想裴旻沒有對他有任何懲處,還倚為重任,視為行政第一幅手。

他卻不知他為了洮州百姓,不惜放下身段逐一向洮州豪紳低頭,早為裴旻知曉,如此愛民人物,豈能不重用?早將他視為行政臂膀了。

顧新感激之余,也起了全心全意為他效命的心思,問道:“用洮石制成的硯石,真的能夠帶動洮州經濟?”

“放心吧!”

裴旻自信滿滿地說著,在他的記憶中,曾經幫助導師編寫過一篇論文。關於書法的,其中就涉及到硯石的問題。

三大硯石中,端硯被推為群硯之首,但實際上於唐宋時期,洮硯才是公認的最好硯石。

《論洮硯》就曾說:“世人知洮硯之妙,至有勝端、歙之處。自宋以後名隱而不顯者,因地處邊陲,得之不易,兼無專書著錄之故,非才不良也,誠為憾事”。

書中一語道出洮硯雖有勝端、歙之處,但自宋之後老坑石逐漸絕跡,求之不得。

洮硯稀少名貴,常為皇室占據豪紳收藏當作送禮之物,反而不及端硯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