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意圖稱臣的吐蕃

李隆基熱情的拉著裴旻坐下。

裴旻疑乎的看著李隆基,不知這李家三郎發生了什麽,如此興奮。

李隆基帶著幾分欣喜的道:“靜遠這一次可是大大的給朕出了口惡氣,都將吐蕃打成驚弓之鳥了。”

裴旻不解的看著李隆基,不知他此話何意,心念電轉,肅然問道:“是不是吐蕃那個使者隆朗赤提出了什麽要求?”

李隆基拍腿道:“不是什麽要求,是哀求乞求,隆朗赤此來,幾乎不要了廉恥,半點大國的尊嚴也沒有。靜遠這一戰,可是將他們的脊梁骨打斷了。”

裴旻看著欣喜的李隆基,卻笑不出來。

在他的記憶裏,吐蕃可不是如此不經打,他們也為王忠嗣、哥舒翰修理的挺慘,但依舊頑強的趁勢崛起,成為讓唐帝國、阿拉伯帝國都為之矚目的存在。

那個時期的吐蕃大有第三帝國的架勢,軍事實力更在大唐之上,與阿拉伯帝國在西域打的熱火朝天。

在裴旻眼中吐蕃一日不滅永遠是大唐不可輕視的敵人之一。

一戰打斷吐蕃的脊梁骨?

裴旻怎麽也是不信,沉聲道:“陛下,吐蕃沒您想象中的弱。是因為吐蕃前贊普自毀長城,導致軍中青黃不接,沒有優秀的將校擔當大任,這才是臣從容取勝的關鍵。吐蕃之弱,不在於國弱,而是缺乏優秀的將領,軍事統帥。只要他們尋得優秀的軍事統帥,我們未能贏得如此輕松自在。在決戰之前我們也遇上了吐蕃的一位小將,極有軍事天賦,有可能扛起吐蕃的軍事,成為我軍勁敵。”

李隆基皺眉道:“難道隆朗赤真是裝的?”

裴旻道:“我雖不知吐蕃提出了什麽要求,輪番的失敗,確實傷了他們的筋,動了他們的骨,但不足以形成致命傷。他們還有於我們一戰的力量,這一點,臣能確定!”

李隆基也不隱瞞,直言道:“就在前日,隆朗赤突然提出了一個提議,說願意向我大唐稱臣,並且每年加倍向我們進貢,只求我軍能退出莫離驛。說什麽他們已經讓靜遠的手段嚇怕了,你們在附近,他們的牧民根本不敢在青海湖放牧。”

“原來如此!”

裴旻瞬息間明白了吐蕃的用意,也知道了為什麽李隆基會如此興奮了。

吐蕃崛起之初,正是貞觀朝,唐朝軍事最強盛的時候。

那時候的李世民重心在西域,根本沒有將吐蕃放在眼裏。

到了高宗朝,吐蕃已經崛起了,而且擁有噶爾·欽陵這樣的名將,在軍事上有了跟唐朝分庭抗衡的實力。

也因如此,唐蕃兩國盟約並不是主從約定,大唐亦非是吐蕃的宗主國,是舅甥盟約。

唐是舅,吐蕃是甥,長一輩的關系。

若真能定下主臣約定,吐蕃就是大唐的附屬國,吐蕃的贊普將接受唐朝的冊封,相互來信的時候,還要稱臣。

雖是一個形勢,但意義重大。

此事若在李隆基手上完成,從意義上來說,將會是超越前朝的壯舉。

李隆基哪有不心動的道理。

“陛下!臣以為促成吐蕃妥協的有兩點!其一……”裴旻伸出一根手指道:“他們元氣大傷,需要我們幫著恢復元氣。成為我大唐屬國,能夠享受屬國的減稅通商待遇,可以促進他們的經濟。其二……”他豎起第二根指頭道:“也是最關鍵的,他不想讓我們威脅青海湖,更不想讓我們適應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李隆基有些茫然。

裴旻笑著解釋道:“就是所謂的水土不服,吐蕃地勢遠遠高於我們大唐。水土不服格外嚴重,會給我軍造成極大的困惱,也是吐蕃一直以來的倚仗。只要有水土不服的存在,他們便如壁虎一樣,即便我們砍掉他們的尾巴,他們只要縮在山上,終有重新長出來的一天。但若我們有一支能夠在高原上作戰的軍隊,情況立刻不同了。再長命的壁虎,只要砍掉他們的腦袋,也無回天之力。我們擁有一支能夠高原作戰的軍隊是吐蕃最不願意看到的。”

“為了防止這點,他們甚至提出了稱臣,可見他們對我大唐防範之心何其之重。這也側面預示了一點,吐蕃的妥協並非真心,而是為了學習勾踐!一時辱,算不得辱,笑到最後,才是贏家。現在贏家是我們,可不能讓吐蕃笑到最後。”裴旻慎重的說著。

李隆基神情肅穆,越王勾踐嘗糞蔔疾,臥薪嘗膽誰能不知?

裴旻道:“其實舅甥盟約還是稱臣,意義不大。難道吐蕃稱臣了,陛下真能左右吐蕃的政局?不過是字面上的好聽而已,意義不大。以陛下的雄心壯志,難道僅限於讓吐蕃稱臣?誠然,讓吐蕃稱臣,確實超越前朝。可也僅是好聽一些而已。與我大唐天兵殺進邏些,攻占布達拉宮比起來,到底哪個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