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開隴山,修烏鞘嶺(第2/2頁)

裴母雙手抱著李隆基賞賜的國夫人的裝束,寶貝似的笑的合不攏嘴。

裴旻其實心底沒有什麽所謂,冠軍大將軍是武散官,得了只是在他超長的官職面前多加一個虛銜,多領許多俸祿而已。

以他現在節度使、按察使、禦史中丞、涼國公一年的薪俸,已經足夠他吃喝半輩子了,再加上冠軍大將軍,意義並不是很大。

只是這是李隆基的心意,裴旻就算不怎麽在意看中,也要笑臉以對。

何況官職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越多越好,也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見裴母如此高興,裴旻心底也跟著開心。

“娘,好好拿著,別弄掉了。孩兒手中還有公務,先去了!”

裴母聽出了這話中的調笑之意,白眼道:“去去去,你懂什麽,郡夫人可比縣夫人威風的多,要是哪一天,你能讓為娘當上國夫人,那娘即便去了,也心滿意足了。”

裴旻邊走邊道:“那娘親可有的等了,再過個一百年吧,總能盼到的。”

裴母看著裴旻已經消失的身影,開懷一笑:“這孩子!”

來到議事廳,裴旻意外見到了袁履謙的身影,大笑道:“履謙兄,辛苦了!快,跟我匯報一下,情況如何?”

他沒有招呼袁履謙在右側坐下,而是拖著席子移到了案幾的正前方,兩人好方便對著說話。

這君臣之間,尚且對坐而奏。

裴旻除了在正緊的公事面前會維持自己的威嚴,其他時候特別隨和隨意。

袁履謙也知自己這位知己的脾性,相對坐了下來,匯報情況。

裴旻在王之渙、王昌齡未來之前,麾下人手稀缺,如張九齡、袁履謙這樣的大才,往往一人身兼數職,方能維持節度使府的運作。

袁履謙的身份是節度使支使,負責隴右軍諸部的監測巡察,正好因為隴右大旱,許多百姓無以為繼。

裴旻根據張九齡的提議,采用以工代賑的方式,通過勞作來解決隴右百姓的溫飽。

有的修路,有的開渠,還有的修葺城池……總之裴旻的原定計劃就是打算借此機會將隴右來個大修。

在尋常時候,百姓有農事要忙,不願意摻合進來,需要朝廷特別下令,募集勞役,方能幹這些事情。

如今有這個機會,不需要特別下旨,不好好利用起來,實在可惜。

這全面大修,百姓的工程毋庸置疑,他們為了生活吃飯,肯定會用心勞作。

裴旻擔心的是有地方官員或者負責工程的地方豪紳,借用此機會暗自發財。或是以次充好,或克扣百姓工錢。

這種事情不只是現代屢屢發生,古代亦是如此。

裴旻為了防範此類情況,特地讓袁履謙負責監察之職,往隴右各地巡視,順便也履行節度使支使的責任。

袁履謙在裴旻出戰康待賓的時候已經出去了,一連兩月余,方才回來。

袁履謙早已將自己一路上的見聞記載成冊,遞了上去道:“地方一個縣令,趁著這個機會,安排了百姓修葺府衙,將外堂內宅都翻個新。怎麽處置,還得你來定奪。”

裴旻毫不猶豫的道:“撤了,沒的說。這地方官員若重視面子工程,覺得府衙過於破爛,有損朝廷顏面,乘機修葺外堂,可以理解。這連內宅都修,擺明了為官不正,要之何用?對於這種官,有一個,我撤一個,絕不含糊。”

袁履謙接著道:“還逮住了兩個豪紳!他們貪墨的不多,屬下也沒有給他們留情面,直接下了大牢。其他一切還好,地方官員似乎都知道裴兄的威名,都不敢中飽私囊。我統計了一下,這兩個月,隴右一共修葺好了街道三十八條,挖出了水渠三道,還在金城與洮州之間,開出了一條官道,便於兩地的往來。城池城防多多少少進行了維護。關鍵重要的幾條街道都修葺的差不多了……各地的商人百姓有了極大的響應,紛紛稱道。各地豪紳見效果非凡,也紛紛出資,請求修葺各自村縣的道路。官員也在詢問,接下來應該往何處修葺?”

裴旻問道:“我們不是豪紳的棋子,這要當也當百姓的棋子。百姓的便利,才是我們的便利。你這兩個月深入百姓,可探出了百姓的心聲?”

袁履謙苦笑道:“百姓想要開隴山,修烏鞘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