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誤會,心服(第2/2頁)

他說著沖懷裏取出一張地圖,上面繪著一條紅線,將隴山一分為二,在紅線的中間標識著一個狹長的山谷。

裴旻看著地圖,大喜道:“這個山谷也能給我們減輕不少壓力,九齡這一出手,可是不凡,幾乎定了我們施工的線路。”

張九齡作揖道:“國公莫要忘了,某是哪裏人!”

裴旻恍然大悟,張九齡是西漢留侯張良之後,西晉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韶州曲江人,唐朝時候的韶州一代統稱嶺南。山地、丘陵、台地縱橫交錯,可謂山高嶺峻。

張九齡是嶺南第一位狀元,他自幼出生於山嶺,對於山嶺非常熟悉。

歷史上的張九齡因沒有裴旻的出現,受到姚崇排擠,過得不如意,一氣之下回了老家。

面對難行的山道,張九齡上疏請開大庾嶺路,並且得到了準許。他自任開路主管,親自到現場踏勘,緣磴道,披灌叢,不辭勞苦,指揮施工,修葺了梅關古道。

這條梅關古道也給後人譽之為“古代的京廣線”,不僅為唐代南北交通作出巨大貢獻,而且造福子孫後代。

在開山修嶺上,張九齡本就擁有卓越的能力。

裴旻心念於此,毫不猶豫的道:“朝廷已經派了工部侍郎盧祥為副使,我同樣任命你為副使,隴山由你與他全權負責。”

張九齡意氣風發的道:“屬下領命!”

裴旻繼續問向烏鞘嶺。

眾人一陣默然。

烏鞘嶺東西長約三十裏,素以山勢峻拔、地勢險要而馳名於世,沒有任何的捷徑可尋。

裴旻不以為意地笑道:“既然沒有捷徑,那就用人力,強開一條捷徑。某便不信了,區區一個山嶺,還難得倒我們二十五萬百姓?”

他頓了一頓道:“先簡後難,我打算將二十五萬勞役分作兩撥,其中烏鞘嶺五萬,隴山二十萬。烏鞘嶺先不急著強攻,以五萬勞役做試探,深入的了解探察,做初步的修繕,隴山是我們主要攻克的關鍵。”

袁履謙質疑道:“隴山二十萬一起修葺,會不會過於浪費人力物力?人手太過充足,個個崗位飽和,也會影響進度,更會造成鋪張浪費的情況。”

“無妨!”裴旻將眾人招呼到近前道:“我們可以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法,你們看,這一頭一尾,可以分作兩隊,然後中間這個山谷,也可以分作兩隊,二十萬人,分作四組,兩兩相對,彼此相連,一口氣開了隴山。隴山一開,必然士氣大振,我們就趁著余力,集結所有人一口氣將烏鞘嶺給我解決了。”

“分段施工!”張九齡眼睛一亮,大笑道:“國公這一手用的高明,將所有人力物力都用起來了,此法可行!”

裴旻讓所有人都下去,做最後的準備。

朝廷的任命很快下達,在戶部的極力配合下,受到朝廷征召的百姓已經開始往隴山、烏鞘嶺開赴。

工部侍郎盧祥姍姍來遲。

見隴右這方已經準備妥當,盧祥帶著歉意的向裴旻道:“國公,請恕在下來遲。在下途徑隴山時,花費了些許時間,特地了解了隴山的地形地貌。即便國公有黑火藥這等利器,想要開山修嶺,也需好好規劃。這是在下研究的開山線路圖,還請國公過目。”

裴旻笑著接過盧祥帶來的開山圖,初略一觀,若無張九齡發現的山谷,盧祥所繪制的開山圖,應該算得上是最佳路線。

不動聲色的裴旻將張九齡繪制的開山圖遞給了盧祥,道:“這是我們研究出來的開山圖,盧侍郎請看。”

盧祥本不以為意的接過開山圖,細細看去,卻瞪直了眼睛,慌忙收起了倨傲之態。

他原以為裴旻只是掛個名,雖然裴旻文武兼備厲害了得,但是於開山修嶺這一行,應該屬於門外漢。

幹他們這一行,最忌諱的就算外行指揮內行,所以想表示的強勢一些,免得千古壯舉不成,成為千古笑柄。

但是他手中的開山圖,不論是路線,還是上面描繪的分段施工法皆高明之極,哪裏有半點門外漢的痕跡,趕忙收拾了自己的態度,恭恭敬敬的重新向裴旻與張九齡一行人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