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一夢

“陛下有如此豪情,臣自當舍命相陪!”

裴旻作揖應道。

李隆基心性極高,有漢武太宗的野望,最喜歡大氣魄大手筆。

《望嶽》一詩,不但寫景,還寫人。

描述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贊美泰山的神奇秀麗之余,還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這種詩句,最能引起李隆基的心聲,與他生出共鳴。

“拿紙筆來!”李隆基叫呼一聲,說道:“靜遠快將這詩寫下,朕要掛在書房裏。”

裴旻見李隆基如此慎重以待,也知杜甫這首詩的魅力,感染了李隆基。

對於那還未謀面,能與李白齊名的詩聖充滿了敬意。

以一首詩,換泰山附近的上萬百姓的安寧,還是值得的。

裴旻也不吝嗇自己的筆墨,以自己的最佳狀態書寫,以不負杜甫這千古佳作。

“《望嶽》,好詩名。全詩以‘望’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嶽,但通篇卻無一個‘望’字,讓人以身臨其境眺望,靜遠的謀篇布局、構思是精妙奇絕,當真天下無雙。”

李隆基太鐘愛這首詩,又忍不住贊美了一番。

看著退下去的裴旻,李憲慷慨道:“三郎,你有靜遠這樣的臣子,實在是上天的恩賜。”

李隆基笑道:“也是我大唐的恩賜,相比張說、程祎的先見,靜遠不但考慮了大雪的影響,還親自不辭勞苦的上山考察,差別可見。”

李隆業道:“不只是如此,靜遠還摸透了三哥的脾性,不諫而諫。不像那些討厭的文士,逼得三哥同意他們的提議,將一切交由三哥抉擇,靜遠一定是相信三哥會做出最明智的選擇的。”

李憲道:“君臣相知,莫過於此。”

李隆基格外高興,叫了一聲:“高將軍!”

高力士立刻躬身應道:“老奴這就去讓張相更改上山方略,徒步上山。”

他根本不需要李隆基如何安排。

又何嘗不是主仆相知?

出了李隆基的營帳,裴旻立刻回到了自己的住處,仆固懷恩已經在帳內等候了。

“我標記的那幾點,你記住了?”

仆固懷恩道:“都記下了!”

“好!”裴旻道:“就辛苦你們了,帶上二十幾人,弄一些沙土,將那些地方稍微修葺一下。”

仆固懷恩在隴右軍已經成了一個合格優秀的軍人,毫不猶疑的應諾道:“是!”

仆固懷恩離開不久,裴旻得到了張說求見的消息。

“張公!”裴旻親自出帳迎接,給足了面子。

兩人剛一見面,張說已經深揖到底。

裴旻趕忙上前攙扶。

張說心悅誠服道:“在下這是替這泰山周邊所有百姓,謝過裴公。某去做了一番調查,現在正是春耕時節,要是將周邊百姓抽調來修路,一來一往,少說也要耽擱曜日。這邊一耽擱,他們各自田地的工作將會中斷,從而引起各種效應,錯過最佳的耕種時間,影響收成。裴公能夠勸住陛下徒步上山,與周邊百姓實是莫大的喜訊。魯地儒生都要前來感謝呢,在下將他們攔下了。某知道國公心系天下,所做之事,並非為了那些儒士的道謝,沒必要無辜招惹非議。”

裴旻趕忙道謝,張說這一攔,可免去了他不少的麻煩。

張說道:“這徒步上山,更顯其誠。只是山路險滑,不能大意。”

裴旻早已考慮妥當,輕聲地說道:“張公大可放心,陛下並非嬌生慣養,早年還是家喻戶曉的紈絝,是走馬獵鷹的好手。體魄不遜於常人,我特地上山親自查詢過了,除了個別要地有些困難,其他皆無大礙。我以讓人上山特別修葺,不會有什麽意外的。”

“如此甚好!”張說一臉放心,又說道了《望嶽》。

作為士林領袖,張說在歷史上留下了兩百七十余篇文章數詞,在這方面也是各中翹楚。

對於《望嶽》,那是贊不絕口。

也非要讓裴旻寫下墨寶,遺留後世珍藏。

裴旻只好輕車熟路的再寫了一篇。

張說也投桃報李,送了一篇自己的力作。

裴旻認真的收藏起來,張說固然不是李杜級別的詩人,但身為文宗,他的佳作焉能遜色?

二月二十五日。

李隆基領著張說、王晙、陳玄禮等隨行文武以及各國使者,還有一群精選出來的魯地儒生開始登山。

陳玄禮率領的三千兵士,一路沿途留下,負責守護山道。

仆固懷恩率領的三百兵士則一路護送山頂,負責整個封禪流程的護衛。

一行人在登山途中,不免瀏覽周邊景色。

現在正是春季,萬物復蘇,但猶有冬天的冰雪。

翠綠的生命力量與潔白未化的山雪,相互輝映,既有冬季的冷峻又有暖春的明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