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難題,感恩與謾罵(第2/3頁)

李隆基想改立李亨的原因,也是因為李亨有野心有才智,而且能屈能伸,懂得隱忍……

可今日李亨卻表現了對裴旻過於的熱情……

李亨真的敬愛裴旻,為何在之前不與之結交?

寧願去拉攏王忠嗣,亦不願意與裴旻往來?不往來也就算了,還不止一次在背地裏說裴旻的壞話?

現在卻假惺惺的表述對裴旻的敬意,李隆基是一個字都不信。

“高將軍……”李隆基說道:“三郎表現的對靜遠有多少敬重,他內心深處就有多少的忌憚……他連在朕面前都不敢說靜遠一句壞話,可見日後他真取得大寶,這必將靜遠視為眼中釘。真不知天高地厚……靜遠這種人才,要不趁他羽翼未豐時殺之,要不就以誠待之……而今他羽翼豐滿,就憑三郎?此三郎,非某三郎。”

“可是……”

李隆基又想到了李琰,也是頭大,“可是四郎敦厚,性子偏軟,自身無野心抱負,實在不是一個太子的料。連太子都當不好,如何成為一國之君?接受朕含辛茹苦打下的半壁江山?你說,朕當如何選擇?”

哪怕李隆基再如何果決,面對這種關系唐王朝未來的事情,還是兩個糟糕的選擇,也是有心無力……

……

江南杭州,一個小有名氣的地方。

作為後世大名鼎鼎的名勝古跡,現在的杭州只是一個周三十六裏九十步,依山而築的小城。

不過因為楊素鑿通江南運河,杭州成為大運河的起訖點。一躍而咽喉吳越,勢雄江海,確立起了它在整個錢塘江下遊地區的交通樞紐地位。

但此時此刻的唐王朝的經濟中心是關中、中原、河西隴右,發展趨勢也是開拓西域,江南的價值意義遠沒有發掘出來。

開元十八年規定四萬戶以上為上州,二萬五千戶為中州,不滿二萬戶為下州。

杭州只有一萬四千余戶,是唐王朝的一個下州而已。

杭州城外,一個不起眼的小屋,大半夜依舊是燈火通明。

帶著幾分急促的腳步聲不斷的從屋子裏傳來。

一個還顯生嫩的少年,在屋子裏來回渡步。

在屋子的另外一側,一個較大的少女正在拉著絲線,聽耳中傳來的噪音,忍不住道:“好了小弟,你別瞎走了,鬧得姊姊心煩。這紡線車是借村長家的,今晚上要是織不出布來,租借的錢都掙不回來。”

少年急不可耐的道:“我這不是擔心爹爹嘛……不,不成,我等不下去了,我這就去找爹爹!”他想去拿油燈……

他說著就想往屋外沖。

“陳敏章,你站住!”少女慌張的大叫一聲,慌忙擋在了油燈前,紅著眼睛叫道:“找找找,你去哪找,你知道爹爹在什麽地方?你這個村子都沒出去過,找誰去?”

叫陳敏章的少年急得抓著腦袋:“這不是沒辦法嘛,黃褚的惡名,村裏三歲小孩都知道,爹爹去找他們交易,萬一起了矛盾,那可如何是好?”

少女也不說話,淚水都滾落下來。

少女叫敏敏,沒有真正的名字。

這個時代重男輕女,大多數的農家女子都只有一個稱謂,而沒有名字的。

作為魚米之鄉,杭州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主要經濟就是米糧。

但是之前王鉷強行壓下了糧價,令得杭州這魚米之鄉,成為貧困之鄉。

大半年辛辛苦苦勞作的收成,上繳了米糧稅,剩下的余糧面對低廉的糧價,生活所需都不太夠,需要省吃儉用,一摳再摳,才能勉強撐下來。

這生活所迫,敏敏的父親為了存一些錢財給自己的兒子娶媳婦,一方面打算賣了自己的女兒換一些聘禮,一方面鋌而走險,去跟黑市的鹽商做交易。不直接賣米糧,而是用米糧跟走私鹽商換取私鹽,謀取利益。

陳父是一個本份老實的農民,一輩子都沒幹過犯法的事情,但生活所逼已經顧不得了。

明知走私販賣私鹽是極大的罪過,卻也一頭紮了進去。

陳父這一走就是三日,說好了今天回來,這都要到半夜了,卻沒有半點音訊。

可將程家姐弟急壞了。

便在這時,村頭傳來了大黃狗的叫聲。

“吼啥子,再叫,老子一棍子敲了你,熬湯!”

熟悉的聲音響起,程家姐弟欣喜若狂的推門而出。

一個瘦小的農民,扛著根扁擔,快步向這邊走來。

陳家姐弟母親早亡,父親就是他們的天,一並迎了上去。

陳父將扁擔擱下,拉著姐弟進屋,喜不勝喜的跟他們說道:“回來晚了,讓你們擔心了。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爹爹我聯系上了黃東家,別看他名聲不太好。其實還是挺好說話的,已經同意爹爹用糧換鹽的建議。明天爹爹就將米送過去,換些鹽回來。”

他舍去了自己求這個求那個,甚至不惜屈膝下跪的經過,說的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