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一腳踩死唐軍

看著李光弼,裴旻微微點了點頭又微微一嘆。

李光弼跟郭子儀是完全兩個極端。

論及軍事才略,李光弼更在郭子儀之上。

郭子儀崛起在李光弼之前,李光弼是得郭子儀舉薦才有機會成為河東節度副使,參與平定安史之亂。

但安史之亂平定,結算功績的時候,李光弼卻後來居上,戰功推為中興第一。

無不表明,在軍事上李光弼的軍略鬼謀,確實要勝於郭子儀一二。

但是兩人的未來,卻不能同日而語。

李光弼治軍嚴整,先謀後戰,能以少勝多,與郭子儀齊名,名震天下,時人稱之為李郭,李在前而郭在後。

但李光弼性格偏激,不通曉人情世故,遭到宦官魚朝恩、程元振的嫉妒和陷害。很不得志,致使憂郁成疾,於廣德二年七月十四日在徐州病逝。

比之李光弼,郭子儀的官途自不用說,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欲而君子不罪,那是天壤之別。

裴旻並不喜歡郭子儀的性格,但不可否認的要是郭子儀是遇到這種情況,他會處理的更加完美。

換做是裴旻,他也會選擇退一步,這並非是跟著程千裏送死。

而是用自己的方法幫著程千裏逆轉局勢。

阿了達能夠瞞過程千裏,定瞞不過裴旻、郭子儀、李光弼這類人的眼睛。

以唐王朝對西域的掌控力,西域國王居然不會說一口流利的華夏語,說出去誰信?

也就是程千裏這種大老粗沒有放在心上。

如果李光弼沒有選擇的離營,而是跟著並且看破了阿了達的底細,也許情況會大不一樣。

當然這一切都是如果。

李光弼的性格,注定沒辦法跟程千裏這樣的暴脾氣好好的交流。

李光弼確實做到了他力所能及之內的最好表現,但這並不意味著能夠逃過責罰。

賞罰分明是維持一個統帥威信最關鍵的因素,若是連這點都做不到,必定會受到部下的不服與置疑。

裴旻在河西、隴右軍中有著絕對的威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賞罰分明,不敢說絕對的公允,卻讓人心服口服,便是受罰也心甘情願。

從言語中,裴旻無不透露自己對於李光弼的器重,但懲處起來一樣毫不留情。

河隴將官早已習慣,但安西、北庭的將軍,莫不一震撼,上下凜然。

這賞罰分明的做法態度,令人心折。

對於裴旻如此懲處李光弼,心底最大震撼的不是別人,恰是程千裏。

程千裏之前對李光弼是極度不滿,就連問罪書都是他親自寫的。

但李光弼不計前嫌的相救,還助他攻取城池。

這恩怨不滿早已消逝,為了防止李光弼受到多余的責罰,他親自找到了裴旻,希望能夠撤銷對於李光弼的問罪。

卻不想裴旻依舊懲罰的如此之重。

咬了咬牙,程千裏出列作揖道:“此次是末將大意無謀,累得兵卒則損過半,甘願受罰。”

裴旻揮了揮手,道:“敗軍之罪,自會記於功勞簿中,程將軍又何必急在一時?”

程千裏鬧了一個大紅臉,燦燦的不說話了,但心底卻憋著一股子氣,不找回面子誓不罷休。

並非裴旻帶有色眼鏡處理事情,結果固然程千裏傷亡更重,但李光弼擅自離營的行徑更加惡劣無疑。

……

阿拉伯軍營。

莫斯雷馬薩得知裴旻領大軍到來,也召開了一個軍事會議。

阿拉伯的將士聚在一起,論及氣勢一點也不遜於唐軍諸將。

有所不同的是唐軍諸將的氣勢是內斂的,都遮掩了起來,只是有著小小的外露。

阿拉伯的諸將卻是奔放,他們沒有鮮明的地位等級,而是隨意的站在一起。

他們大多都沒有穿衣甲,坦胸露背的,露著一身結實的肌肉,還有縱橫交錯的傷疤,充滿了狂野氣息,就跟後世的健美先生聚會一樣。

不過後世的諸多肌肉都是通過外力刺激而成,而這些人卻是真刀真槍的拼殺出來的。

莫斯雷馬薩自己都只穿了一個大褲衩,秀著一身結實的肌肉,手中扇著大蒲扇,很不雅觀。

主帥都是如此,也無怪諸將散漫了。

阿拉伯縱橫天下靠的也從來不是什麽軍紀。

“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這會議還沒有開始,莫斯雷馬薩念了一段莫名其妙的話。

這十六七字的語句,對於下方諸將而言無疑是天書一樣。

除了阿布·穆斯裏姆,沒有一個人聽懂的。

“獅王,你說的是什麽鬼話!”

敢如此跟莫斯雷馬薩說話的唯有克忒拉斯,這位獅軍團的王牌,駱駝騎兵的統帥,五大將戰功最為彪炳的西方悍將。

莫斯雷馬薩最是寬容放縱,也不以為意地笑道:“這是東方一本叫《孫子兵法》記載的話,就是教人打仗的。意思是敵人遠來,需要利用靠近戰場的優勢對付敵人的遠途跋涉,用自己的安閑從容等待敵人的疲憊勞頓……說的是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