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楊家有女初長成(全書完)(第2/3頁)

開元初年返回渤海,在唐朝生活期間,大門藝受到唐文化熏染、哺育,已經將自己視為一個唐人了。

大祚榮死後,原本意圖將渤海國一分為二,分別賜予大武藝、大門藝。

但是大武藝不服,強行侵占了大門藝的領地,還派人刺殺大門藝。

大門藝本就不想當山大王,索性逃回唐朝,還是唐朝的州刺史。

這大門藝回國擔任渤海王,無異於將渤海一國拱手相讓了。

當然這一切少不了李泌的暗中操作。

政事堂會議結束,裴旻笑道:“諸公,某這裏說一件私事,梨園即將重新開張,屆時別忘了捧場!”

對於梨園,裴旻也有著別樣的感情。

李隆基如果不是一個皇帝,必然是跟李龜年一樣善歌善舞的音樂家。

昔年叛軍攻入長安城,大部分梨園子弟為安祿山擄掠至洛陽,雷海青、張野狐等人不願意給安祿山表演祝賀給處死了。

李龜年、李鶴年、李彭年三兄弟與謝阿蠻僥幸逃過一劫。

李家三兄弟去了江南,謝阿蠻去了涼州。

經過年余發展,大唐國力恢復。

裴旻每每念及青羽樓,便有重開梨園的念頭,梨園是李隆基精心開辦的,就此消失,實在可惜。最終付以行動,派人找回了李家三兄弟與謝阿蠻等梨園舊屬,繼續以樂營將的身份管理梨園。

經過大半年籌備,梨園正式開張。

與昔日的梨園不同,昔日梨園是圍繞李隆基這個皇帝為主的機構,達官貴胄辦喜事請梨園過府,需出重金得才可,存在於上流社會。

裴旻並沒有這麽幹,梨園不同於太常寺的禮樂,是弘揚俗樂的機構。

俗樂走的就是流行的路線,大家一起眾樂樂才是俗樂存在的意義。

故而裴旻將梨園改造成了類似於青羽樓一樣的存在,對外公開演出。

當天夜裏,梨園上下雲集了萬千遊客。

達官貴胄,文人墨客,數不勝數。

裴旻也領著一家人來捧場觀看表演。

巨大的舞台分為好多席位,裴旻理所當然的包下了整個最靠近舞台的獨立雅間。

李龜年的歌喉一如既往的動人悅耳,謝阿蠻的淩波舞較之原來更勝一籌,似空中浮雲,又似晴蜒點水。

裴母也忍不住贊嘆道:“這家姑娘跳的可真好,比為娘當年可強多了。有一句話是怎麽說的,體迅飛鳧,飄忽若神,淩波微步,羅襪生塵,也不過如此。”

裴旻笑道:“母親若是喜歡,孩兒隔三岔五的讓她來給您跳。現在梨園孩兒最大,不管是這個謝阿蠻,還是之前的李龜年都是孩兒的下屬。”

正說間,裴旻突然聽到了一陣悠揚的樂曲,不由懷念,這是李隆基自創的《霓裳羽衣曲》,他人不在了,但卻留下了這悅耳動人的驚世佳作。

重現《霓裳羽衣曲》是裴旻給梨園唯一的任務,想不到他們真的做到了,只是不知道誰人起舞。

是之前的謝阿蠻嘛?

不怕審美疲勞?

裴旻心底想著。

他不是李隆基,並沒有將梨園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因為渤海國的事情,已經半月沒理會梨園了,梨園所有事情都由李龜年三兄弟負責。

《霓裳羽衣曲》進度如何,他真不清楚。憑借他對李龜年的了解,若無十足把握,也不敢在這場合以《霓裳羽衣曲》充當壓軸。

《霓裳羽衣曲》是大型舞曲,磬、箏、簫、笛、箜篌、篳篥、笙等金石絲竹樣樣皆全,不過真正關鍵的還是舞人。

紅衣飄然,三十二名婀娜多姿的舞者湧入場中,她們將一人圍在中心,如眾星捧月一般。

看著那最中心的舞女,裴旻驚訝的大張起了嘴巴:“這是玉娘?”

裴旻可謂權傾天下,見過不少美女佳人,賢淑的嬌陳,溫婉的公孫幽,英姿颯爽的公孫曦或是小家碧玉的呂氏,甚至威勢嬌媚不輸男兒的太平公主,這些女子都有別具一格的麗色,可是同舞台上的楊玉娘比起來竟然都略遜一籌。

裴旻腦海中忍不住閃過一句話:“楊家有女初長成!”

……

廣德二十五年,十月六日。

長安輔興坊,一大早整條大街都讓送禮人給填滿了。

這一天並不是什麽喜慶的日子,是唐朝首相裴旻的六十大壽。

裴旻自己並沒有大辦的意思,可是滿朝文武以及回紇、葛邏祿、新羅、倭國、阿拉伯、波斯、拜占庭、法蘭克等國家,無不派出了使者道賀。

至於為什麽沒有渤海、吐蕃、西域諸國。

早在這二十年裏,這些國家都煙消雲散了。

吐蕃是王忠嗣攻滅的,而渤海、西域諸國是自己去王位歸附的。

唐王朝的統治已經深入人心,他們自身的王爵不過是名存實亡而已。

裴府前院。

一道人卓然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