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誣殺彭越(第2/3頁)

於是,呂後命令彭越的門客告彭越謀反,司法官判彭越滅族,劉邦批準了這個決定,彭越被滅三族。

據《史記·黥布列傳》所載,劉邦殺了彭越之後,還將彭越的屍體制成肉醬,分給天下諸侯食用,以警示天下。

尚未叛亂的黥布接到用彭越屍體做成的肉醬,非常緊張,立即布置軍隊,觀察鄰郡的動靜(大恐,陰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

在彭越傳中,司馬遷明確記述了彭越沒有叛亂。所以,漢初被殺的功臣中彭越的冤情最明顯。所以,司馬遷在彭越的傳記中對他的冤情記述得也最詳細。

呂後為什麽敢如此大膽地殺韓信、彭越這些開國功臣呢?

第一,劉邦稱帝後對功臣的極度猜忌。

貌似大度,內藏猜忌。劉邦給人的印象是寬容大度的,但是,劉邦的這種大度只是一種表象,劉邦的內心時時懷著對所有功臣深深的猜忌,只是含而不露而已。

劉邦對異姓諸侯王早就心存戒備。所謂“共分天下”不過是權宜之計、無奈之舉。這和劉邦骨子裏存在的“家天下”形成了必然性的沖突。

因此,變“共分天下”為“家天下”是劉邦的既定方針,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

所以,劉邦除掉異姓諸侯王只是個時間問題。而且,他所除掉的異姓諸侯王又必然是滅亡項羽時立功最為卓著的韓信、彭越、黥布等人。

劉邦與呂後是結發夫妻,雖然劉邦起兵反秦之後,呂後與劉邦七年沒有共同生活,但是,劉邦深知其妻的為人。

因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劉邦深知其妻,原因只有一個,他是呂後的丈夫,長期的相處使他深知呂後的為人。

同理,呂後也一定深知劉邦對開國功臣的嫉恨,因為她是劉邦的妻子,長期相處也使她深知劉邦的為人!

這正是呂後敢於不經請示就處死韓信的基本判斷!

如果呂後不知道劉邦在滅了項羽之後對韓信的嫉恨,就是借給她一千個膽兒她也不敢殺韓信。韓信是開國功臣,又曾經做過劉邦的大將軍,呂後豈敢造次!

因此,誅殺韓信,表面看來是呂後殺功臣,其實,呂後只是替劉邦做了想做而還沒有來得及做的事。

劉邦得知韓信被呂後所殺之事後,果然絲毫沒有責備呂後,更沒有處罰呂後,這就證明呂後的判斷是準確的。《淮陰侯列傳》記載此事時寫了這樣一個細節:

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

劉邦第一反應是高興,因為呂後到底為自己除掉了一個心腹大患!其次才是哀嘆韓信的命運。

這一細節還說明呂後擅自做主殺了韓信之後並沒有馬上向劉邦報告,而是等劉邦平定陳豨叛亂回京後才知道這件大事。

呂後的膽子多大啊!

事前不請示,事後不匯報。呂後倚仗的就是她對劉邦嫉恨韓信的深刻了解,她知道殺了韓信沒事!

我們可以想一想,為什麽呂後那麽嫉恨戚夫人但卻不敢像殺韓信一樣處死戚夫人呢?

因為她知道她要是在劉邦在世之時殺了劉邦最寵愛的戚夫人,劉邦絕不會饒她!她敢殺戚夫人,劉邦就敢殺她。同樣,呂後也絕不敢在劉邦在世之時殺趙王劉如意。因此,呂後殺趙王劉如意、殺戚夫人只能等到劉邦去世之後才能做。

可見,呂後殺韓信其實是代劉邦殺功臣,這筆賬不能只算在呂後身上,劉邦絕對脫不了幹系!

劉邦對他所忌恨的開國功臣的處理,一向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一步一步到位。

項羽死後,他首先奪了韓信的齊王,但是,還要改封為楚王。齊王韓信的兵權太大,必須立即處理。楚王韓信的兵權已經小多了,所以可以允許存在。誘捕了楚王韓信之後,他並沒有將韓信一棍子打死,只是將韓信降為淮陰侯,放在京城,削去軍權,留待以後再做處理。

這就是劉邦式的處理辦法!

處理彭越也體現了劉邦這種一步一步到位的獨特方式:劉邦只是將彭越由梁王流放到蜀地,並沒有立即處死彭越。

但是,呂後不一樣,呂後的處理方式是一步到位,直奔主題。所以,劉邦將彭越放逐蜀地,呂後卻將彭越從流放途中帶回來,一步到位地處死了彭越。

殺韓信,對呂後而言,是小試牛刀。處理彭越,她已經是越俎代庖了。她的膽子是越殺越大,越殺心越黑。

劉邦倒也樂得其成,反正是處死那些讓他內心不安的功臣,由呂後直接操作,讓呂後承擔殺功臣的惡名,比自己承擔這個惡名更好。所以,劉邦對呂後處死韓信沒有一點責怪。他只關心被冤殺的韓信臨死前說了什麽,以便除掉當年鼓動韓信叛漢的蒯通。

同樣,劉邦對呂後要求一步到位地處死彭越也沒有表示反對,他同樣樂得呂後在歷史上替自己承擔殺彭越的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