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廢立之禍(第2/2頁)

呂後為劉邦及劉邦一家做出過重大犧牲,她的兩個哥哥呂澤、呂釋之都立有軍功,並封為侯;在呂後與戚夫人較量的過程中,呂後的妻黨做了大量工作。劫持張良獻計的是呂澤,“卑詞安車”請“商山四皓”的也是呂澤。

戚夫人是單槍匹馬,呂後卻有著強大的後盾。

呂後靠手腕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是不是就說明劉邦廢太子本身就是錯誤的呢?劉盈和劉如意哪一個更適合當太子呢?

劉邦對太子劉盈是否看走了眼呢?

太子劉盈的確懦弱無能,無法駕馭朝政。由於趙王劉如意過早被殺,我們無法證實劉如意是否能為一代明君;但是,如果我們相信劉邦能夠識別韓信、張良的慧眼並未因戚夫人與呂後的爭寵出錯,那麽,我們就應當相信劉邦對自己兩個親生兒子的判斷並不會有錯;因此,劉邦的廢立太子實際上是廢弱立強。惠帝的懦弱使他在帝王之位上難有大的作為,劉邦立劉如意為太子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希望儲君強大。

但是,劉邦的廢立太子,有一個特殊的背景:年輕貌美的戚夫人得寵和患難之妻呂後失寵。因此,劉邦所行的廢立很容易被人看作是為私情,而不是出於公心。

我們不能完全排除劉邦廢立太子的私情因素;但是,劉盈、劉如意都是他的親生兒子,以他開國君主的英明,他考慮更多的應當是執政能力。

可是,兩種社會輿論嚴重捆綁了劉邦的手腳:

一是反對先立後廢的輿論;

二是反對因寵妃而立其子的輿論。

這兩種社會輿論使劉邦在處理帝位繼承人的問題上不可能放開手腳。

劉邦在反秦、滅項的軍事鬥爭中雖然歷經風浪,但是,最終都獲得了成功;可是,劉邦在家庭內部兩個女人、兩個兒子的取舍問題上卻顯得左右搖擺,優柔寡斷。向左是劉盈,向右是劉如意,結果是左右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