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諾曼人的領地(第2/3頁)

這一提議激怒了法蘭克人,但雙方都大有理由同意它。收買維京人的政策事實上已令法蘭克帝國破產。120多磅白銀進入維京人的口袋,大約相當於三分之一的法國流通硬幣。此後國家已經沒有更多金銀用以鑄幣,人民也越發不願將自己的財富交給皇家征稅官。對查理而言,更糟糕的在於個人權威也隨著維京人的多次襲擊而一落千丈。遲緩的皇家軍隊不可能應對維京人打完就跑的流動作戰策略。越來越多的臣民更加信賴地方領主,而不是遙遠、反應遲鈍的中央政府,因為地方領主才能提供直接的保護。如今皇室的權威已經崩潰,封建公爵掌握了實權。如果查理允許另一次圍攻巴黎的情況發生,他自己也會失去王位。然而,有一個辦法有望解決所有難題。讓維京人自己停止進攻,豈不是比外人阻止他們更好?獲得土地的維京人被迫要阻止其他維京人前來洗劫。羅洛將要面對保衛海岸這個頭疼的問題,而查理則可以關注其他事務。

對羅洛而言,他也希望接受這樁交易。他和大多數維京人一樣,可能從15歲左右開始就過著漂洋過海的生活,如今可能年屆50的他也準備安定下來。當地的抵抗勢力越發強大,他也幾乎得不到更多的戰利品了。數十年的持續征戰使海岸地區遭到廢棄,深入內陸則要冒著離開戰船的風險。現在正是獎賞部下的時機,他將寶貴的土地贈予部下,並在此過程中獲得他們的尊敬。羅洛迅速抓住了機會。

後人所知的《埃普特河畔聖克萊爾條約》創造了諾曼人的領土。兩位主人公在一次會議中正式同意了這個條約,由此締造了諾曼底公國,或簡稱諾曼底。羅洛這個“維京軍閥”同意和整個軍隊一起受洗,並按照禮儀向查理國王行禮。遺憾的是,他們在行後一部分禮時明顯有失風度。

依照傳統禮儀,封建領主要獲得承認,就需要向國王行吻腳禮,但羅洛並不打算這麽做。查理伸出腳後,羅洛命令一位戰士代表他去行禮。這位體格龐大的諾曼人抓住國王的腳,猛地拉到自己嘴邊,倒黴的國王四腳朝天、仰面倒下。他們或許不知,這就是諾曼底公爵和法國君主未來關系的最好寫照。

查理將饋贈土地視為暫時性的措施,希望將來可以收回。歷史上曾有先例,饋贈的土地最多歷經一代便被收回。然而,他不經意間發現羅洛是一個傑出的對手。羅洛迅速意識到自己擁有的是法國北部一片得天獨厚的土地,那裏有全國最好的農田。他和他的後人擁有與生俱來的超強適應能力。羅洛只用了十年,便完成一項壯舉:將一幫自由散漫的襲擊者轉變為成功的騎士和領主。

與身邊多數人不同,羅洛很清楚,要想在新家園生存,他必須要贏得法國人的忠心。這意味著他要放棄大多數維京人的傳統,融入當地居民。他使用法語名字“羅貝爾”,迎娶當地女子,並鼓勵部下效仿。不出一代人的時間,法語取代了斯堪的納維亞語言,諾曼名字實際上已經滅絕。

然而,諾曼人沒有完全忘記他們的維京血統。聖奧拉夫(St. Olaf)是斯堪的納維亞人的傳奇君主和挪威人的守護神,曾在魯昂受洗。直至11世紀,諾曼人仍是維京戰隊的領軍者。但他們不再是過去的襲擊者,他們的改變在軍隊中體現得最為明顯。維京人步行作戰,而諾曼人騎馬殺敵。重騎兵的沖擊不可阻擋,諾曼人掀起了征服占領的高潮,從不列顛北部一路沖向地中海東岸。

最後一步改變沒有那麽快被世人發覺,但同樣意義深遠。基督教儀式莊重、光彩奪目,吸引了羅洛。或許他更多地將其視為一個機會而非信仰。於是,在他同輩人的心中,耶穌輕易取代了奧丁,他們覺得這樣就可能獲得上帝原諒,其轉變之快不禁令人生疑。10羅洛留給我們的最後印象是他把賭注寄托於來生。他用100名囚犯給奧丁獻祭,然後給教會捐贈了100磅黃金。

第一代諾曼人或許只是初步地接觸了基督教,但羅洛的後人卻將其視為根深蒂固的信仰。即使《新約》中“把另一邊臉轉過來給他打”所宣揚的寬容忍辱並不受維京人歡迎,《舊約》中的一些內容卻吸引了他們。於是他們做出了嚴肅的選擇,即信仰基督教。當東方的兄弟受到壓迫、尋求幫助時,他們立即響應;諾曼士兵為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貢獻了大量火力。

公元930年,羅洛去世,給其子留下了豐厚的遺產。追隨羅洛的維京海盜轉變為諾曼人,所占領土變成正統國家,他本人功不可沒。盡管如此,不祥的陰雲開始逼近。諾曼底沒有明確的國界,周邊都是虎視眈眈的掠奪者。羅洛在世時,實力派貴族尚且順從他的意志,但他們不認為自己有理由繼續向其子效忠。最令人不安的是,法國皇室始終關注著魯昂,試圖找到理由收回這一失去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