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惡人”威廉(第2/4頁)

隨著不快之事煙消雲散,二人也達成協議:任何一方都不得與西西裏的威廉一世、拜占庭的曼努埃爾一世或羅馬城的共和主義者媾和;作為回報,阿德裏安同意將腓特烈一世的敵人統統逐出教會,而德皇將遵從教皇的權威。

阿德裏安出於非常充分的理由選擇在羅馬城外會面。二人正式而隆重地騎馬走向城門,卻遇上了共和主義者派來的信使。他們聲稱,只有腓特烈一世先贈送5000磅黃金作為“獻禮”,並保證他們世代相傳的“權利”不受侵犯,方可準許二人進城。隨後這些信使又發表長篇大論,宣揚羅馬的光榮傳統。腓特烈一世中途粗暴地打斷他們,簡短地表示“羅馬的偉大就在其身後。我來這裏不是為了獻禮,而是要得到屬於我的東西”。

說完,二人順利進城,腓特烈一世正式加冕。然而,舉行加冕儀式已經超出了羅馬市民忍耐的底線。這座城市秉持著獨立自主的理念,而皇帝加冕的消息引發了市民的憤怒。就在腓特烈一世離開教堂時,示威人群攻擊了他的隊伍。德皇毫無準備,街頭打鬥持續到深夜。到了第二天上午,城內的秩序得到恢復,但雙方均傷亡慘重。德意志的貴族已經失去了對意大利的興趣,明確表示希望回國,而作為封建君主的腓特烈一世無法拒絕。阿德裏安請求他繼續當初進攻西西裏的計劃,但不到一個月德意志人便撤軍離去。

教皇處境危險。為了滿足腓特烈一世的要求,他削弱了自己在羅馬的地位,但沒有得到任何切實的回報。不過幸運的是,他還可以利用另一位皇帝。曼努埃爾一世正在為自己的侵略計劃積極備戰,並致信教皇,願意做“教廷的左膀右臂”。46對阿德裏安來說,誰擊潰諾曼王國無關緊要;如果德意志人不願相助,遠方的拜占庭人也是可以接受的選擇。他致信曼努埃爾一世,對他侵略西西裏的行動送上滿滿的祝福。

曼努埃爾一世的外交手段爐火純青,他的使者發現了蓄勢待發的意大利盟友。意大利半島上的諾曼貴族從來沒有真正甘心接受巴勒莫的統治。距離羅傑二世統治他們已經過去了十多年,在他們看來相對溫和的繼承人威廉就是軟弱的象征。拜占庭人用黃金激發了他們內心反抗的願望,不久之後叛亂遍及整個南意大利。

相比於德意志人,叛亂的諾曼貴族和拜占庭人對西西裏構成了更可怕的威脅。貴族們熟知地方情勢,並出兵征戰,而曼努埃爾一世則提供船只艦隊和招兵買馬的資金。

為了削弱西西裏的勢力,叛軍首先進攻大陸上忠於威廉一世的意大利城市。第一個目標巴裏是諾曼人在意大利最重要的大本營,也是曼努埃爾一世特別希望收復的城市。不到100年前巴裏還是拜占庭帝國的一部分,至今希臘人仍是這裏的多數人口。忠於威廉一世的守軍本已準備抵抗,但隨著盟軍逼近城下,本地居民打開了城門。盟軍進城後開始大屠殺,所有忠於巴勒莫的人均慘遭屠戮。

巴裏的陷落使諾曼王國遭受重大打擊,也動搖了尚未加入叛軍的意大利城市。更糟糕的是威廉一世身患重病。沒有巴勒莫的回應,大陸守軍的士氣驟跌。威廉一世的指揮官馬約終於派兵援助圍困中的半島守軍,但數月來拒絕加入叛軍的守軍將領終於也改變了立場。結果援軍和守軍遭到徹底失敗。國王的部隊全軍覆沒,一些搖擺不定的城市也加入叛軍的行列。到了初冬,阿普利亞全面淪陷。

此時威廉一世的統治似乎瀕臨崩潰。僅僅6個月,曼努埃爾一世似乎重新統治了意大利,恢復了諾曼人來到半島之前的勢力範圍。他沒有偃旗息鼓的跡象。拜占庭軍隊隨時準備進入卡拉布裏亞,如果他們成功——這是毫無疑問的結果——那麽一水之隔的西西裏將會近在眼前。

由於威廉一世患病,諾曼人失敗的罪責被全部歸咎於權臣馬約。當地人不止一次密謀將其刺殺,但都被馬約手下遍布各地的秘密警察所挫敗。顯然這位人見人恨的權臣無法秘密鏟除,於是西西裏島上有人公開叛亂,要求處死馬約。

威廉一世向來少言寡語,但此事已經對他的政權構成了直接威脅,使他奮起行動。他召集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叛軍,馬約顯然在其左右。叛軍首領收到最後通牒:要麽投降,接受流放;否則必死無疑。其中一些人表示抗議,稱自己是為了國王的利益,但威廉一世顯然寵信馬約,因此攻擊馬約就等同於攻擊國王。面對下定決心的國王,叛亂迅速平息,叛軍首領接受流放。

威廉一世已經從昏睡中醒來,熱血沸騰。到了春天,他率領陸軍和海軍橫跨海峽,進軍大陸。現在是最好的時機。拜占庭將軍、戰略總設計人米海爾·巴列奧略(Michael Palaeologus)剛剛去世,拜占庭的軍事行動隨之中止。面對全副武裝的諾曼西西裏部隊,各地叛軍拋棄了他們的拜占庭盟友,逃之夭夭。拜占庭人再無機會,諾曼人僅用了一個多小時便將他們徹底擊潰。拜占庭人的戰果虛無縹緲,他們擁有的不過是反對諾曼人的情緒,而非真正的實力。拜占庭勢力永久離開了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