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帝國崩潰(第3/4頁)

公元797年5月,君士坦丁的兒子出生不久便告夭折,當皇帝陷入無限悲痛之中時,伊琳娜展開了行動。在皇帝從競技場騎行回宮時,她的一部分宮殿守衛從周圍的矮樹叢中沖出來並試圖抓住他。君士坦丁六世本想逃往碼頭,但很快就被抓住,押往大皇宮。正是在他26年前曾經出生的那個房間裏,伊琳娜殘忍地刺瞎了兒子的雙目,然後殺死了他。

伊琳娜從未把自己當成君士坦丁六世真正的母親,她始終忙於國家大事,像所有的皇室繼承人一樣,君士坦丁六世是在一大群育嬰女傭的照料下長大的,周圍還有眾多皇家教師,很少有時間能夠親近他的父母雙親。然而,盡管如此,這等卑鄙的血親相殘依然令帝國上下為之震動。伊琳娜無疑違背了整個社會公認的作為母親的倫理道德,而這樣的道德是從地位最高的權貴階級到地位最低的販夫走卒都一致認同的。她人性中的一部分顯然已經徹底喪失,雖然她的臣民沒有反對她繼續執政,但再也不會對她表示任何尊敬。她是羅馬帝國的首位女性統治者,不是作為攝政王或皇後,而是真正的皇帝,但伊琳娜顯然並沒有為此高興多久。負罪感消耗了她的精力,當阿拉伯人察覺到帝國的衰弱前來入侵時,她立刻準備了數目巨大的貢品,而這是帝國根本無力負擔的。她試圖為自己日益衰弱的國民鼓舞士氣,乘坐著一輛金色的二輪戰車,由兩匹最為強壯的白色駿馬拉著,在全國各地四處遊行,向圍觀的人群拋灑金幣。圍觀的民眾拾起了金幣,但他們的感情卻沒有那麽容易籠絡。因為她對撒拉遜人進貢的許諾,國庫已經陷入空虛,民眾對此心知肚明,將所剩無幾的錢財拋灑給人民,只會為她帶來變本加厲的譏諷。唯一令人感到吃驚的是,當暴動來臨時,主使者並非一名心懷不滿的拜占庭人,而是一名來自遙遠西方的蠻族。

混亂在羅馬拉開序幕,教皇利奧三世的聲望正日益低落。利奧三世是農民階級出身,因此遭到大權在握的羅馬元老院成員的嫉恨,他們認為教皇職位理應歸屬於貴族出身的成員。他們的痛恨日益強烈,799年,元老院成員派出一群暴徒偷襲了教皇,當時教皇正在大街上行走,這些偷襲者接到命令,要挖出他的雙眼,割掉他的舌頭。幸虧主教出手相助,這些沉浸在偷襲行動興奮之中的暴徒最終只是將他痛打至不省人事,而沒有挖掉他的眼睛和割掉他的舌頭。利奧三世倉皇逃出城,躲過了偷襲者反省到自己錯誤之後重新發起的追擊,然後逃到法蘭克國王的宮殿中,在那裏逐漸平復了驚恐的心情。當他逃走之後,他的敵人試圖廢黜他的教皇職務,將一切罪名加到他的頭上,從公開酗酒到通奸無所不有。利奧憤怒地離開了安全的藏身之地,站出來反對敵人對自己的汙蔑,但顯然雙方已經陷入了僵局。此時應該舉行公開的審判,但這件事情涉及的內幕過於復雜。誰有資格審判天主教教宗呢?

自然,只有君士坦丁堡的皇帝才具備這個資格,因為他同時也是基督教世界的世俗代表,但伊琳娜不僅因為親手殺死自己的兒子而犯下巨大罪孽,她的女性身份也使西方無法承認她的統治地位。利奧需要的是一位絕對擁護者,因此他將目光轉向了東方,但他所中意的卻是相距甚遠的法蘭克王國。

雖然建立國家尚且不足一個世紀,法蘭克王國卻已經擁有了十分輝煌的歷史。法蘭克王國的締造者“鐵錘”查理·馬特在圖爾戰役中徹底阻斷了穆斯林大軍前進的腳步,自此伊斯蘭入侵的大潮無法繼續向西歐深入。他的兒子“矮子”丕平在拜占庭忙於偶像破壞運動時發兵拯救教皇,教皇對他感激不盡,因此親自為他加冕,顯示他的尊貴地位。然而,真正將帝國推向輝煌的人則是丕平傑出的兒子。

丕平本人在歷史上的稱謂是“矮子”,但他卻有一位身材高大的兒子。這個孩子同他的祖父一樣名為查理,身高接近6英尺4英寸,並且他的人格也像他的身高一樣偉岸強大。公元800年,他將繼承自父輩的渺小王國擴張為整個西歐最為強大的國家,自從古羅馬時代以來,西方沒有任何一個帝國能夠與之相比。在應教皇之邀跨過阿爾卑斯山之後,查理——或稱查理曼,後人多如此稱呼——於公元800年12月進入意大利領土,為教皇利奧作證。教皇手扶福音書起誓,表示自己清白無罪,有了法蘭克國王在背後的強大支持,參加集會的所有教會人員都表示接受他的辯白。兩天之後,查理曼在參加聖誕彌撒時雙膝下跪,教皇利奧將一頂珠寶裝飾的皇冠從聖壇上取下,戴在他的頭上,向感到震驚的眾人宣布查理曼現在正式加冕為“羅馬帝國”皇帝——這樣的加冕儀式起源於《聖經》中的以色列國王。激動的人群中瞬間爆發出了巨大的歡呼。在漫長的400年之後,西方終於又迎來了一位屬於自己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