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九、吳、張兩巨頭北京會晤(第2/3頁)

可是國會議員雖吵得很兇,但沒有人作主,不要說經費無著,甚至連院址也收不回來。

吳、張雖已分別前往北京,但是吳到了保定即裹足不前,張作霖則於6月5日姍姍遲來,也只駐節天津。張是5日晨4時啟程入關,鄭謙、楊毓珣和八大處隨員同行。6日晨抵天津,張學良、褚玉璞、李景林5日晚均赴唐山恭迓。奉天軍署由楊宇霆代拆代行。

張作霖抵津後,直魯聯軍將領當晚在行轅公宴老帥,並開秘密會議。

這時吳、張均同意,雙方各派代表在天津開吳、張預備會議。這是雙方幕僚人員想出來的好辦法,因為吳既固執又武斷,張也不是柔順之輩,兩巨頭見了面,萬一一句話不投機,一定當場決裂,真的決裂了,就很難補救。

6月7日上午天津召開吳、張巨頭會議的預備會。奉張派鄭謙、張景惠。直吳派張其锽、張志潭出席會議,這次會議預定三天,討論內容分為軍事、政治和法律三方面。第一二兩天大家交換意見,對於軍事方面很能協調,就是奉、直兩方合作進攻西北國民軍,奉軍攻多倫,吳軍攻南口,直魯聯軍任後方,各軍糧糈自籌,吳、張相約不與國民軍單獨媾和。至於政治方面,顏惠慶攝閣問題奉方本采杯葛,而法律方面國會問題更為張作霖所反對,這樣一來,天津會議中三大問題只有三分之一可以解決,三分之二都無法達成協議。張作霖乃電召楊宇霆入關,楊於9日晚抵津,即晚偕鄭謙、張景惠與張其锽、張志潭繼續會議。楊發表反對護憲的三大理由:(一)奉天在段執政時代已自由任免官吏。吳現在也是自由任免疆吏,兩人所行所為都與憲法精神不符,此時高喊護憲,至少吳、張兩人所派的疆吏和官吏均不合法。(二)如果依從憲法,憲法規定軍費的支出不能超過國家財政收入四分之一,可是現在的軍隊,事實上數額超過了憲法規定若幹倍。(三)憲法中規定軍隊是義務征兵制,今天亦辦不到。

奉方提出的理由都好像很有道理,總之奉方就是不贊成護憲,因為憲法是曹錕所頒,而第二次奉直戰爭,奉方就是高舉反對賄選的大旗對曹,今日若護憲,是自食其言。6月10日整天會議,初步獲致的結果是:(一)不談憲法,(二)軍事合作,(三)顏閣過渡,自動辭職。11日開末次會議,當夜10時楊宇霆、鄭謙假張志潭宅宴張其錦,張其锽,即於12日晨離津赴保定向吳佩孚報告天津預備會議經過及結果。張其锽離津後,楊宇霆也於當天折返奉天。

張其锽抵保定後,即赴光園謁吳,就天津會議中奉方具體態度娓婉向吳分析,如果在維持顏閣一事上堅持,必與奉方決裂,顏惠慶的攝政內閣僅為直系保持顏面,只要面子過得去,即應找台陛下。吳佩孚對張其锽的報告很重視,遂不再堅持顏閣問題。

現在時局重心問題轉到顏內閣身上,變成顏惠慶下台可以促成吳、張兩巨頭會晤,而吳、張會晤對中央大局才能有所開展,因此協調的箭頭轉到顏惠慶用什麽方式下台?既然要保持吳的面子,先要讓顏的內閣開成一次內閣會議,在此以前,顏雖宣布復職,可是內閣各閣員一半以上都沒有就職,在實質上還不是一個內閣,因此吳的親信便亟亟奔走促成顏閣和閣員就職。張其锽代表吳於6月18日入京,邀請攝政總理顏惠慶、財長顧維鈞、交長張志潭、法長張國淦晚餐,商量促成顏閣辦法。由張其锽電邀逗留天津的內長鄭謙,鄭於19日晚來京,於是吳、張雙方代表又在北京開第二次預備會議,這次會議的主題是研究顏閣下台的手續問題以及吳、張入京日期。最後雙方更邁進了一大步,就是不再提護憲護法問題,以減少外界以訛傳訛。當晚張其锽回保定,鄭謙回天津,分別向吳、張報告北京預備會議詳情。

6月20日下午4時,顏惠慶攝政內閣召開第一次內閣會議,也是最後一次會議,內長鄭謙、陸長張景惠、外長顏自兼、財長顧維鈞、農長楊文琦、海長杜錫珪、法長張國淦、交長張志潭均出席,會議決定,推杜錫珪代理國務總理,顧維鈞並辭外交總長。

杜錫珪代理國務總理後,以田應璜為內務總長、任可澄為教育總長。並正式通告杜錫珪於6月23日就任代理閣揆。

北京國務院並於23日通電全國,略謂:

“政樞中斷,內政外交動呈險象,京師根本重地,同人等經各方敦促,不得不勉為事實上之維持。越月以來,區區苦心,當能共諒。現軍事正在積極進行,而關稅會議繼續談判,自顧菲才,實難勝任。亟請另選賢俊,主持一切。庶目前外交軍事可賴推行,將來完成法律問題亦可循序而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