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六、奉張就任安國軍總司令(第2/5頁)

至於對付馮玉祥,張作霖最為關心,擬令高維嶽和湯玉麟率軍會同商震及閻錫山制止馮玉祥、張之江在陜甘的活動。

11月19日,從江西戰敗回來的孫傳芳秘密從南京乘專車北上。可是直到他抵達天津,都很保密。因為鐵路局只知道這節專車是孫的參謀長劉宗紀北上迎接老母。因孫傳芳在極端秘密的情況下,只帶了兩名幕僚和兩名副官上車,車抵天津後,孫即驅車訪吳光新和張宗昌,由吳、張二人陪同往謁張作霖。

孫傳芳北上當然是求援於奉系,在時機上雖然已經遲了,可是總比全垮為佳。這次天津會議的結果決定了以下各點:(一)擬公推張作霖為聯軍總司令,吳佩孚、孫傳芳為副。

(二)張宗昌、張學良、韓麟春、褚玉璞率兵南下,不過不必一齊出發,先由張宗昌、褚玉璞督師。

(三)張宗昌返魯,魯軍先動,車輛集中韓莊。

(四)派察哈爾部隊向綏遠包頭進擊馮玉祥,聲明俟消滅馮玉祥後,奉軍即撤回,不留駐綏遠,另由山西閻軍負責協助劉鎮華抵抗馮軍。

(五)渤海艦隊、東北艦隊當同時出動,將來須封鎖海口,斷絕革命軍的外援。

(六)京漢路方面請吳佩孚明白表示,如吳確有力量,則請積極進攻,否則奉軍願代勞。

孫傳芳這次在天津,完全是低聲下氣,再三再四表示東南大局靜聽奉張主持。同時孫並且表示自己誤國誤民,引咎殊深,現江蘇方面交給盧香亭,浙江交給陳儀,安徽交給陳調元。自己願率所部聽候“雨帥”差遣,雖只剩一兵一卒亦不願屈服於國民黨。

奉方對孫的態度頗感滿意,有人稱贊孫是個厲害角色,他以驅逐楊宇霆、姜登選而得到江蘇、安徽,同時坐上了五省聯帥的寶座,如今時移勢易,北上求援於奉系,自然非矮半個頭不可。在這一點上,吳佩孚就不如孫,吳是個死也不肯低頭的硬漢,要他像孫這樣去天津,他是決不幹的。

張作霖、張宗昌、孫傳芳會議後,奉張又電召楊宇霆入關,楊於11月22日抵津,共商對南策略,決定對革命軍采防禦的攻勢,不亟亟於長江,以鞏固長江以北為主。

奉系認為京漢路問題最嚴重,傳說靳雲鶚和田維勤已經和革命軍搭上了線,吳佩孚仍固執不願奉直軍馳援,因此天津會議中很多人主張采取強硬辦法對付吳,不顧吳的反對徑自派兵入豫,並決定以張學良和韓麟春任之。

堅守長江以北,奉、直、魯、孫聯軍認為應該以天津、徐州、鄭州劃成三角形,鞏固這個鐵三角,各駐重兵,互相策應是主要戰略。

天津會議後,張宗昌於11月22日返濟南召集軍事會議討論出兵辦法,23日下令動員。關於魯軍南下,孫軍讓防問題,孫傳芳令楊文愷於21日先返南京,傳達命令,讓出鎮江以西,退駐常州、蘇州、上海一帶,陳儀之浙軍亦於23日掃數由徐州開回浙省,魯軍總數約6萬人,先頭部隊於26日到達浦口,下午並有兩團人渡江。總司令部將設於浦口,津浦鐵路局長奉命組織總運輸部。

魯軍入蘇,浙軍回浙,東南局勢劍拔弩張。

張宗昌本擬率入籍俄軍赴浦口督師,啟程前突奉張作霖電召,遂於29日晨北返,當日下午抵津,即赴蔡家花園謁張老帥。由於楊宇霆抵津後,連日會議結果,決定對南軍事布置采取穩進政策,先展開各種軍隊,占得鞏固地步,然後相機進取,注重隴海路的東西幹線鄭州和徐州之間,由於魯軍既已集中徐州,隴海與津浦兩路之聯絡業已鞏固,次一步加強京漢線,在京漢線未部署妥當前,魯軍暫不渡江。張宗昌得悉奉張的新命令,即電令各軍暫在津浦路南段駐紮,以浦口為終點,勿越過長江。

吳佩孚依然故我,不肯答應奉軍假道。吳的部下寇英傑對奉張頗聯絡,特派使者赴津,靳雲鶚則沒有表示,吳佩孚雖有代表熊炳琦在天津,可是並未奉到吳的明白指示,奉張為了統一軍權問題乃決定派遣張景惠、田中玉、鮑貴卿、許蘭洲四人於11月29日下午專車由津浦轉隴海路赴鄭州,與吳作切實的接洽。同時奉系要員認為吳的交涉難辦,所以擬向曹錕下手,所以張景惠等奉命迎曹錕來天津。

奉系對山西方面因為要對付馮玉祥,所以聯絡得很密切,這方面是京綏路,奉方對這地區比之對南用兵還要認真,閻錫山應承派兵援陜阻馮,並願擁護張作霖入主中央。

在天津會議期間,內閣是否更易也是引人注目的問題。11月20日顧維鈞內閣在閣議席上提出總辭職,當晚即由杜錫珪代表內閣赴天津向張、孫表示,孫傳芳這時一切唯張作霖馬首是瞻,而奉張則表示沒有改組內閣的打算,願對現內閣加以支持,杜把這個意見傳達給顧維鈞,顧遂於20日晚親赴天津就商一切,23日晚偕杜錫珪、潘復、夏仁虎一同返京。潘復遂於25日就任財政總長。潘復是張學良和張宗昌兩人的賭友,在北洋時代是一個長袖善舞的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