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一、馮玉祥會師中原(第2/5頁)

16年1月上旬馮軍進駐西安,以石敬亭為陜西省主席。石字筱山,山東利津人,出身第一混成協學兵,滿清時曾考秀才,寫作俱佳。馮玉祥對石極為贊許,稱石為人肝膽義氣,勤勉惕勵,對主官真心真意,處同僚上下和睦,言動有則,事事都有計劃。

16年5月1日,國民政府任命馮玉祥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即在西安宣誓就職,誓詞雲:

“謹奉國民政府命令,於十六年五月一日勞動節,在西安率全體革命將士,以為大多數被迫民眾謀最大幸福之決心,聯合革命民眾,將全力獻給於黨,擁護黨之主義及政策,與國際帝國主義者及國內一切反革命勢力作最後之決鬥,完成國民革命,懸此目的,生死赴之,謹宣誓於青天白日旗幟之下。”

5月6日馮玉祥移駐潼關,率領第二集團軍準備會師潼關收復洛陽,其戰鬥編制為:

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

中央軍總司令馮玉祥(兼)

右路軍總司令孫連仲

左路軍總司令徐永昌

南路軍總司令嶽維峻

北路軍總司令宋哲元

5月26日攻下洛陽,奉軍軍長萬福麟乘火車頭東逃。馮玉祥令孫良誠率軍沿隴海線向鄭州東進。以第五路軍由洛陽經孟津、偃師向鄭州進攻,27日攻占孟津,28日越過偃師,30日克復孝義。騎兵集團則出鞏縣向汜水、鄭州方面追擊。第一路軍亦由登封小道抄襲密縣。鄭州處於腹背受敵之勢,因此北洋軍分東北兩路潰退,30日晚占領鄭州,6月1日占領開封。

6月4日京漢路革命軍抵鄭州。譚延闿、汪兆銘、徐謙、孫科、顧孟余、唐生智均連袂抵鄭,即派代表至潼關迎接馮玉祥,馮於6日抵鄭州,12日開黨政軍聯席會議,決議劃定新戰區,隴海路以北,平漢路以東歸馮玉祥負責,唐生智所部則撤回武漢整補。馮部各路軍均改編為軍,軍之上為方面軍,編制如下:

西北軍總司令馮玉祥

第一方面軍總指揮孫良誠

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靳雲鶚

第三方面軍總指揮方振武

第四方面軍總指揮宋哲元

第五方面軍總指揮嶽維峻

第六方面軍總指揮石敬亭

第七方面軍總指揮劉郁芬

第八方面軍總指揮劉鎮華

靳雲鶚本是吳佩孚的嫡系,因為反對吳聯奉而被吳免職,後來又因奉軍對靳攻擊而窮無所歸,馮玉祥軍出潼關後,靳乃投奔馮。

這時革命軍已次第克復蚌埠、徐州。蔣中正於6月中移節徐州,特召集李宗仁、白崇禧、王天培諸將領開軍事會議,電邀馮玉祥參加。19日馮應召抵徐,蔣中正率李宗仁、白崇禧等重要將領,親迎馮於九裏山西麓車站。20日中央委員胡漢民、吳敬恒、李煜瀛、李烈鈞、張人傑等亦自南京來徐州,晚間即在徐州花園飯店宴馮。蔣中正即席發言說:“此次南北軍事領袖把臂言歡,商洽黨國大計,意義極為重大,真是革命史上最重要的一頁”。馮說:“軍閥對我輩稱為南赤、北赤,今天兩赤見面,就是為了救中國”。吳敬恒說:“我們的赤,是赤裸裸的三民主義,純潔無瑕,不含渣滓,以總理的三民主義救中國。”席散後,由李烈鈞居間溝通蔣、馮的意見,李烈鈞與馮有舊,所以奔走其間。此時正值寧漢分裂時期,蔣希望馮玉祥出兵沿京漢路直下武漢,渡江北伐的革命軍則返歸南京,溯江西上。馮玉祥認為革命軍當面的奉軍、直魯聯軍是真正敵人,宜先以全力將之撲滅。武漢方面是自家人,小有意見,何必認真,更不必以兵戎相見,徒給敵人造機會。他反對對武漢用兵。

李烈鈞、李煜瀛和吳敬恒等中委從中反復奔走,舌蔽唇焦,磋商兩日,毫無結果。馮以閱兵為詞,不辭而別,徑返開封。徐州會議無疾而終。

蔣中正面對這個形勢,只好先以一部分兵力防守長江上遊,利用馮玉祥對奉軍和直魯聯軍的同仇敵愾,決定先用兵魯南,予北洋軍閥重創後,再回師西征。故以第一路軍的一部,第二路軍的全部及第三路軍的主力分別掃蕩魯南的日照、臨沂、台兒莊、臨城。

張宗昌因為山東是他的根據地,所以拼死抵抗,又因知道革命軍內部有困難,遂守臨沂以牽制革命軍,革命軍圍城將近30日,最後在無結果情況下被迫後撤。

河南方面靳雲鶚投靠馮玉祥後,16年9月初馮、靳反目,馮乃免靳第二方面軍總指揮職,馮玉祥的魚電如下:

“靳總指揮薦青同志鑒: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靳雲鶚違抗命令,貽誤戎機,蓄謀反動,逆跡昭彰,若再曲予包容,必將貽禍黨國。靳雲鶚著免去本兼各職。其第二方面軍總指揮一職,著由軍長馬吉第升充,並令秦軍長德純為副總指揮。該員自此免職以後應閉門思過,力改前非,仍當念其前勞,隨時錄用,幸勿怙過不悛,終身莫補,致負本總司令曲予衿全之意,是所厚望焉!此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