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七、日本軍閥炸死張作霖(第4/5頁)

17年6月15日至7月16日這一段期間,關東軍參謀長齋藤恒、日本駐北京武官建川美次均分別向日本陸軍省報告,認為東北脫離中國本部的時機已經成熟。而日本外務省亞細亞局局長有田亦正草擬“對支方策”,方策分為兩部分:一為一般方針,強調以和列強協調為手段,以承認國府為歸宿;一為防止滿洲赤化為理由,以東三省脫離中國本部為目的。日本外務省有此“方策”,顯示外務省態度已在轉變,原來日本政府對東三省的措置分為兩派,軍人主張用武力控制,造成既成事實,促成東三省脫離中國;外交人士則主張采取條約一步一步地控制東三省,最後目的亦是使東三省脫離中國本部,殊途同歸,不過一是積極路線,一是消極路線。如今外務省新的“對支方針”也采取條約以外的方法,顯見在張作霖被炸後,日本政府的和緩派已有改變。

事實上,無論外交官和軍人,均以各種手段向張學良施壓力,壓力集中在兩點上:一為阻止張學良易幟,不許張學良投向南京的國民政府,以破壞中國的統一。二為滿蒙鐵路權益的伸張。日本田中首相於6月26日兩次密電駐沈陽的日本總領事林久治郎,飭其警告張學良勿與南方妥協,又於7月18日重申前飭。林久治郎於6月29日、7月18日兩次謁見張學良,7月19日更把田中的意旨面送給張,內容為:

(一)南京國民政府含有共產色彩,且其地位尚未穩定,東北目前犯不著與南京方面發生連系。

(二)如果國民政府以武力進攻東北,日本願出兵相助。

(三)如果東北財政發生困難,日本正金銀行願予充分接濟。

張學良看了田中的三點建議,很冷靜地問林久治郎,他說:“我是不是可以把日本不願中國統一的意見,或東北不能易幟是由於日本的幹涉這項事實報告國民政府?”林久治郎見少帥如此質問,為之啞然,避不作答。因為從純外交上而言,這就是幹涉中國內政。張學良第二天拜訪關東軍的村岡司令官,再把他對林久治郎的話對村岡復述一遍,村岡亦未作答。

當張學良出掌東北軍政大權後,閻錫山、李烈鈞等均以父執身份用函電或派專人勸告張學良以政治方法達成中國統一。張學良一方面受到日本的壓力,又以父仇不共戴天,其內心是亟望投向中央,不過迫於形勢,不敢輕舉妄動。

民國17年六七月間,中國全國均心向統一,除了山東濟南和即墨兩縣因受日軍幹涉,不準易幟,東北情況特殊,尚未正式表示外,均是一片青天白日旗飄揚,即遠在國外之各使領館以及僻在西陲的新疆均無例外。

張作霖死訊正式公布後,日本政府特派駐法大使林權助為特使,赴沈陽吊喪,並且向張學良遊說。林權助和張作霖是好朋友,因此就私人的關系來說,他是以父執的身份來探望張學良的。日本政府曾給林權助一個秘密訓令,內容為:

“自日本觀點言,在目下情形中,東三省與南方講求妥協實甚不利。幸張學良已自動不與南方續洽,則東三省當成為中國最進步之省份。此不特中國一省或日本一己之利益,中國全部人民之利益亦即在此。深信張大元帥如尚在世,必願見此成就。張學良循此路線,亦足以完成其先人之遺志。

萬一南軍侵入東三省,則日本決盡其犧牲以執行其現時之政策,維持東三省之和平與秩序。”

林權助於8月3日抵沈陽,4日起至12日連續與張學良

密談四次,其中最露骨之一次是8月9日,在坐除張、林兩人外,還有張學良的助手王家禎,林權助的助手佐藤少將。雙方談話頗尖銳。

林說:“國民政府內部有糾紛,共產黨在幕後操縱,假如東三省與國民政府妥協,日本在東北的權益將受到極大損害。因此,日本政府希望東三省的軍政當局采取觀望態度,不要和國民政府攜手。如果東三省蔑視日本警告,而率行易幟,則日本將采取自由行動,這一點日本政府是有決心的,希望貴總司令能夠了解,同時能下決心鎮壓不良分子,如有需日本之處,日本政府願全力相助。”

張答:“我是一個中國人,當然以中國人的立場為出發點。我不願意看到中國分裂,而願中國走向統一,實行分治合作之政治。貴國之勸告,我當然予以考慮,不過必需以東三省人民的利益和志願為依歸。如果東三省人民公意要求統一,我唯有依照人民公意。貴使提到日本要采取自由行動,我相信基於國際公法上,日本當不至甘冒幹涉中國內政的大不韙。我今天深感遺憾的,是日本方面一再以強硬態度對我威脅。”

林說:“事實上日本政府已有決心,在東三省采取自由行動,即使冒幹涉中國內政之嫌亦所不避,希望貴總司令速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