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後金克星袁崇煥(第4/8頁)

到此,事情還只是剛剛開頭。

那位前來慰問的太監,還在魏忠賢那兒領受了一項特殊的任務,就是向孫承宗轉達魏忠賢的致意,看看雙方是不是能夠親密攜手、共同發展。孫承宗威望太高,魏忠賢需要這樣的合作夥伴。誰知,滿腔熱情的太監到來後,孫承宗除了接受皇帝的詔書和賞賜之外,一言不發,使這位肩負特殊使命的太監,根本就沒有機會向孫承宗推心置腹。魏忠賢由此知道,孫承宗這個人看來是要敬酒不吃吃罰酒了。

此時,魏忠賢在帝國朝堂之上大展拳腳,朝局風生水起,和幾年前孫承宗離開北京赴任之時已經截然兩樣——晚明時節著名的“六君子案”已經結束,六個名氣極大的正人君子全部無聲無息地冤死在魏忠賢手下;熊廷弼也被殺死,那死不瞑目的頭顱正在帝國萬裏邊境線上巡回示眾,當時的術語叫作“傳首九邊”;而同樣著名的“七君子案”則正在醞釀之中,沒有人知道還會發生什麽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

孫承宗郁悶到了極點。作為皇帝的老師,孫承宗很清楚,這位皇帝並不壞,還時時會讓人覺得他很單純,甚至單純得可愛。可是,如果一個風雨飄搖中的大國領袖如此單純,如此整日陶醉在木匠作坊裏,任由魏忠賢之流擺布,也真是令人為之氣結。孫承宗知道,自己如果為此給皇帝寫信,可能根本就到不了皇帝手上,於是,決定借巡視薊州、昌平防務的機會,以為皇帝祝壽的名義,返回北京,當面向皇帝奏報機宜,扭轉時局。

孫承宗手握重權重兵,威望崇高,而且還是皇帝的老師,魏忠賢深切忌憚甚至恐懼孫承宗返回京城。於是他向皇帝報告說,孫承宗擁兵自重,打算帶重兵入朝清君側。天啟皇帝起初根本不信,無奈魏忠賢繞禦床哭訴再三,不由得皇帝不為其所動。最後,皇帝嘆口氣,下令內閣擬旨,旨曰:“沒有皇帝命令擅自離開特命職守,非祖宗之法,違反者決不寬恕!”然後,連夜開紫禁城禁門召來兵部尚書,以三道飛騎前往孫承宗處傳旨。據說,孫承宗當時只帶了一個助手、一個警衛員、一個仆人,一行四人已經到了北京附近,接到皇帝聖旨後,遂長太息而返。

至此風雲變幻之際,另外一個因素肯定發揮了重大作用,這個因素就是努爾哈赤。

研究明清戰爭史的學者曾經注意到,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兩代軍事才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他們特別善於發動謠言戰、心理戰和間諜戰,為此,不惜花費巨資派遣特工、收買間諜,形成了一支效率極高、作用特大的特別部隊。這支部隊的工作任務大體是:收集情報,接近並收買帝國權貴、太監和各級各類官員,制造與傳播各種謠言,動搖人心意志,策反,戰時內應等等。仔細翻檢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對明作戰的戰例,從中可以看到許多上述方面極為成功的運作。

此時,針對孫承宗,後金汗國派至北京的特別部隊工作人員的工作任務是:

告訴各種官員,孫承宗信任的某將領冒領了多少兵餉、經略本人貪汙了軍費若幹,從而有效增加了孫承宗領取軍費時的困難。

告訴太監們,孫承宗如何痛恨廠臣魏忠賢,預備率兵回京實行兵諫以清君側。

同時,利用軍人親屬的家書,向孫承宗所部將士傳播魏忠賢竊權誤國、欺蒙皇帝、玩弄大臣、克扣軍餉、貪暴殘民等等事實,用以制造前線將士對後方中央政府的疑慮和不滿。

在魏忠賢說服皇帝禁止孫承宗入京之後,京城中廣泛流傳的消息則是:孫承宗率領的部隊實際人數只有五萬人,而領取軍餉的士兵名額是十二萬人,一大半軍餉被孫承宗及其親信們集體貪汙了。

另外一則消息與此密切相關:孫承宗之所以要到山海關外去,進軍錦州、大淩河等處,是因為害怕朝廷派人清點部隊人數;關外土地並不值得守,努爾哈赤根本就沒想要那些地盤兒,孫承宗故意到努爾哈赤鼻子底下挑釁,是為了激怒努爾哈赤,挑起戰爭,以便大量虛報傷亡數字,彌補貪汙之空缺。

最後一則消息最駭人聽聞:孫承宗最為信任的一個將領打了一場敗仗,實際上根本就是一個陷阱,是為了殘害異己將士、虛報傷亡數字、掩蓋貪冒軍餉而故意所為,雲雲。於是,帝國言官——監察官員們真真假假地群情激憤,排炮般彈劾孫承宗。當年十月,帝國遼東前線的最高統帥、經略遼東近四年、令努爾哈赤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孫承宗,終於經受不住來自朝中同事們的猛烈抨擊,被中央政府三下詔令召回北京聽候處分。據說,彈劾孫承宗的各級各類官員達數十人之多,孫承宗遂掛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