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2章 重返西域戰略(上)(第2/2頁)

當時十幾個西域國家派質子入漢請求劉秀至西域都護府,劉秀拒絕了。

的確,劉秀時期,他真的沒有什麽時間和精力去經營西域,他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治理好已經很不容易了。

內有豪強,外有匈奴,劉秀真的挺難的。

劉秀和豪強鬥智鬥勇三十多年,壽終正寢,把一個相對穩定且國力相對充沛的國家留給了兒子漢明帝劉莊。

劉莊繼承帝位以後,因為國家穩定,不需要像劉秀那樣瞻前顧後,於是學習漢武帝,開始了對西域的經營。

如此,便拉開了東漢帝國對西域之地的三通三絕的歷史大幕。

從漢明帝到漢安帝,東漢帝國在西域和北匈奴展開了長達百年的鬥爭,期間三次失敗,三次放棄西域,又三次卷土重來。

這期間,班超班勇父子兩人的貢獻甚至可以說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

若不是班超和班勇的個人魅力與強大的個人能力,用幾乎空手套白狼的方式穩住了西域,東漢帝國和西域之間不止三通三絕。

東漢帝國從明帝以後對西域就存在一種可有可不有的態度,對西域根本不重視,完全不認為經營西域可以得到多少好處。

三次放棄,三次重來,很容易消耗中央帝國在西域小國們心中的信用力。

這真的狠危險,狼來了的遊戲一點都不好玩,除非真的把這些小國全都團滅,正式掌控西域。

但是東漢政府的想法,郭某人也不是不能理解。

按照朝貢的規矩,西域小國進貢之後,中原帝國需要賞賜更多的東西給他們,有些時候盡管空手而來,也能滿載而歸。

對某些臭不要臉的小國家來說,朝貢就和空手套白狼一樣,一點破銅爛鐵就能賺回真金白銀。

傻子才不來朝貢。

但是就郭某人來看,經營西域開拓商路,是可以做大蛋糕的絕佳手段,在這個海路尚不通暢難以遠航的時代,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和遙遠的國度做生意賺外匯,真的很有趣。

把國內過剩的產能轉移出去,換回來真金白銀,只要上了規模,就遠遠不是那點賞賜出去的東西可以比擬的。

可惜,看到這一點的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