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7章 千古,也唯有一個諸葛亮(第2/2頁)

郭鵬深刻的明白這一點。

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還是渴望名利的俗人,因為俗人太多,聖人太少,所以想要辦成事情,只有依靠團結俗人,最大限度發揮俗人的力量。

千古,也唯有一個諸葛亮。

司馬懿毫無疑問是名利場上的一個俗人,為了家族,為了他自己,他始終會前行在名利場上,始終是一個俗人,這沒什麽不好。

對於他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皇帝怎麽看待,而是皇帝怎麽利用。

能用的好,他就是個治世能臣,皇帝水平不夠那是皇帝的鍋,不是人家自己的鍋。

想上進難道有錯?

後人厭惡、看不起司馬晉主要是它身為大一統王朝卻敗給胡人敗的那麽慘,沒盡到自己大一統王朝的職責。

人家大一統王朝固然驕奢淫逸魚肉百姓,但是人家好歹打外戰不慫,對付外族總是打的轟轟烈烈、打的他們哭爹喊娘。

司馬晉倒好,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八王之亂打的轟轟烈烈,然後就給人家滅了,狼狽的逃到了江南,禍及全民族。

身為一個大一統王朝,立國五十年就輸的那麽慘,那麽醜陋,也是少有。

對於司馬懿本人,郭某人是沒什麽偏見的,他只是想要看看這個被諸葛亮誇贊的能吏到底能如何帶領安南都護府度過危局。

司馬懿當然是個能吏,以他的能力,在中央主導一部實權並不是問題,作為宰輔真正執掌大權也難不倒他,所以經濟危機固然可以讓他一時的手忙腳亂,卻無法擊垮他。

他的心理承受能力絕非常人所能比較。

他沒見識過經濟危機,也不知道經濟危機長什麽樣,讀的書裏也沒有描述過經濟危機到底是什麽,所以朝廷告知到他危機將要來臨的時候,他也只是把它當做一個正常政令去執行。

執行這個政令就好了,對於危機,一心塑造一個嚴肅、神秘、威武形象的司馬懿並沒有任何了解。

等危機真正到來的時候,司馬懿才恍然大悟——經濟全面下行、衰退原來是那麽恐怖的事情!

過了好幾年好日子的安南都護府的人們對於經濟危機的到來最開始是沒有意識到的,只是覺得最近來到他們這裏消費的人少了不少。

或許是路上耽擱了吧?

他們如此想著,然後等啊等啊,等啊等啊,始終沒有等到他們想要等到的那些人。

於是有些人撐不住了。

大部分商戶的經營規模並不大,現金流不多,撐不住那麽高的日常流水,沒有客人上門消費,每天都是虧的,各種成本支出讓人心碎,小門小戶根本支撐不住。

之前安南都護府強行關閉的是連這些小門小戶都不如的劣質商戶或者還沒開始營業的商戶,而這些小門小戶也不見得就比那些被關掉的商戶要好到什麽地方。

只是司馬懿和任永覺得不能繼續關了,繼續關引起民間反彈,引起民間暴動,和警隊產生沖突,到時候那個事情就不是龔允能兜得住了。

甚至連警隊都不一定兜得住,鬧不好還要安南都護府的駐軍出動,那司馬懿的仕途。

司馬懿和關羽的關系一點都不好。

而且關羽的軍銜和爵位都得到了提升,之前一場政治風暴裏還得到了皇帝郭瑾的青睞,司馬懿就更不敢招惹關羽了。

再者說了,沒有之前的事情,司馬懿也不敢和關羽產生什麽沖突,他兒子關平就在皇帝身邊帶兵,關系親近,本身又是元從老將,在魏軍之中的地位很高,那裏是他司馬懿得罪的起的?

也就是職權所限,關羽無法幹擾日常行政,駐軍點也不在城池之中,兩人才沒有什麽交際。

關羽非常不喜歡和文人官員來往,據說他好像素來都不太瞧得起文人官員,兩人沒什麽來往,沒有沖突,當然,也沒有什麽好的交情。

他當然不可能是司馬懿的助力。

司馬懿堪堪完成了朝廷的命令之後就坐等危機來臨,想著輕松解決掉這次危機,積攢政績,看看能不能回到中央。

結果危機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之後,以安南都護府首府寧彌城中較有名氣的酒肆大盛酒家的倒閉為導火索,徹底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