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匯集

撫遠,平遠,鎮遠,寧遠四郡,是唐初時代大唐帝國防禦大山之中蠻族的最前沿。以撫遠為核心,構建了一個長達數百裏的線型防禦帶,唐初之時,蠻族雖然只有數十萬人,但不論男女老幼,卻是人人善戰,彪悍之極,大山是他們天然的藏身之所,大規模唐軍出擊,他們便遠循深山,因為他們很清楚,大規模的唐軍進攻,不可能持續太長的時間,崇山峻嶺,險惡的環境,是他們天然的防禦地帶,太多的唐軍進擊,如果長時間盤桓在山中的話,光是後勤就足以壓垮他們。而小規模的出擊,一旦深入到了大山之中,便會成為蠻族的美食,連骨頭渣子也不會留下。

這讓當時已經一統天下的大唐帝國萬分的尷尬,剿,無法根除,撫,對方卻又軟硬不吃,他們就像一塊牛皮糖,粘在了大唐帝國的身上。

最終,大唐帝國決定興建越京城,才智通天的大帝李清確立了一個長達百年的和平演變的策略,但越京城作為北部的中心城市,以及他在以後長達百年的計劃之中將要起到的作用,便注定他不能在短時間內建成,而在這個期間,正值實力巔峰的蠻族必然還是會不斷地興兵侵略。所有便有了撫遠,平遠,鎮遠,寧遠四個軍事要塞,分別針對當時四個實力最為強大的蠻族部落。

在最初的十余年中,這四個軍事要塞之中,都駐紮著大量的軍隊,但不再以進攻為主,而是主要從事防禦,利用這條防禦線,將蠻族死死的封在大山之中。從最初的簡單的一個土城,在蠻族一次次的進攻之中,慢慢地演變成了一座座堅城。那幾十年的時間裏,這四座要塞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雙方士兵的鮮血。

興建越京城,以及這四座軍事要塞,是一項極其耗費財力的大規模的國家行為,好在當時大唐帝國在李清大帝的統領之下,國勢蒸蒸日上,這些足以耗費掉一個國家所有財力的行為,只是在最初的幾年裏捉襟見肘,隨著大唐帝國越來越強,耗費提的錢財,對於大唐的總收入來說,已經不構成什麽負擔了。

而蠻族當年也有一個不世出的英雄,慕容恪。

雖然唐帝國把所有這些大山之中的部落統稱為蠻族,但實際上,他們是由數百個部落組成,大的部落超過十萬人,而最小的部落不過幾百人而已,本來這些部落相互之間並不和睦,打來殺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在慕容恪以前,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將他們擰在一起,直到慕容恪出現。

身為宗師的慕容恪不僅在武道修為之上驚才絕艷,其政治手腕,人格魅力更是獨樹一幟,在他的手中,數百個蠻族部落聚集到了一起,打算建立起一個屬於他們的帝國,而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占據現在的越國的土地。

但可惜的是,慕容恪生不逢時,他碰上了不世出的絕世英雄李清,便注定了他的悲情結局。當他花費十數年時間,整合了所有蠻族部落,信心滿滿的踏出大山的時候,李清大帝已經在洛城,擊敗了周帝國的最後一支軍隊,大唐軍隊殺進洛城,完成了天下一統的偉業。

定都長安的李清大帝已經完全騰出手來,慕容恪失去了最佳的時機,假如他能早十年完成整合大業,那麽李清大帝一統天下的日子,只怕要無限期的推後。

蠻族肆虐北方,攻城掠地,唐軍主力旋即開赴北方,與蠻族激戰,在雙方戰鬥力相差無幾的情況之下,唐軍的數量優勢,裝備優勢以及源源不絕的後勤支援,讓慕容恪大敗而回,從此由一個爭奪者變成了騷擾者。

但在他的領導之下,當時的蠻族仍然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強大的李清大帝也不得不為他們單獨準備一套策略。

當越京城即將建成,撫遠平遠鎮遠寧遠四座要塞愈戰愈強的情況之下,慕容恪明白,再拖下去,他將永遠也沒有獲得勝利的機會了。

背水一戰,他集合了所有的蠻部人馬,數十萬大軍傾巢而出,而這個時候,大唐帝國的皇帝李清也禦駕親征,那一戰,比起唐軍與周軍決勝洛城之戰要更慘烈的多。

結果不用說,唐軍以這四座要塞要據點,與蠻部大戰數月,最終,窮困的蠻部後勤不繼,而唐軍在強大的國家後盾之下,優勢愈來愈明顯,慢慢地將蠻部包圍起來,最終慕容恪不得不承認他敗了。在包圍圈即將形成的時候,他下令撤軍,自己親率他訓練十余年的親軍斷後,掩護其余的部落軍隊逃回大山。

這最後一戰,慕容恪終於見到了把他一步步逼上絕路的大唐帝國皇帝李清。

數十萬唐軍包圍了斷後的慕容恪,拼死血戰的慕容恪最終被李清大帝斬殺於當場,斷後的數萬蠻部精銳死傷殆盡。

此戰過後,蠻部元氣大傷,再也無法與大唐帝國抗衡,退回大山之中的他們,因為慕容恪的死亡,部落聯盟失去了領頭羊,殘余下來的重量級人物爭權奪利,部落聯盟轟然瓦解,再度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