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公主入京的震蕩

上京城內,紛亂一片。

這種狀況已經持續數月之久了。自從皇帝被困潞州之後,上京城便炸了鍋,留守首輔馬向東資望不足以鎮壓群臣,以前閔若英在時,眾人自然以了為首,但現在皇帝被重重圍困於敵國境內,能不能回來還是兩說,馬向東立時便坐蠟了。

有主張立時與齊人議和,哪怕割地賠款也得將皇帝贖回來的。

有主張應當立時再募青壯,重新武裝數十萬大軍奔赴邊關,與齊人一決雌雄的。

更有甚者,另一小撮人,竟然開始密謀著廢立之事。皇帝眼見是不行的了,被困在齊國腹地,殺回來的希望微乎其微,如果此時擁立新帝,那擁立之功,便足夠他們吃上一輩子。

各懷心思的楚朝大臣們,在上京城中奔走呼號,一時之間,倒是眾生百態盡顯於世人之前。

馬向東當然是希望閔若英全須全尾的回來的,他的一世富貴,盡系於閔若英身上,如果閔若英什麽不測,不用想,他的首輔之位,便算是走到了盡頭了。

但是戰是和,朝野之間涇渭分明,一時之間勢均力敵,每日議事,都是在一場又一場臉紅耳赤的辯駁之中無可奈何的結束,誰也無法說服誰。

如果說馬向東資歷深厚,人望足夠,任著留守大臣,朝堂首輔的位子,自然能壓服眾人,但偏生在朝堂大佬眼中,這位首輔主不是一個幸進之臣,三公九卿,六部堂官,那個肯服他?

要說能夠震懾朝堂的人,上京城裏本來也還有一位,那就是宮中的太後。但這幾年,太後年歲漸大,身體很是不好,三天一小病,十天一大病的,本就虛弱之極的身子,在得到閔若英及十數萬大軍被圍潞州的消息之後,竟是承受不住這一重大打擊,猝然病倒,至今沉疴纏身,別說拿主意了,竟是連起身也是不得。

時間便在朝臣們的爭吵之中一天一天的渡過。而在這片紛亂之中,江上燕率五百部下歸來的消息,竟是被掩藏在堆集如山的案牘之中,無人發現,無人理會。

江上燕在大明是一位手握重兵的大將,但在大楚,他就算不得什麽了,以前雖然也是東部邊軍的悍將,但離職多年,京中又還有誰能記得他是那一號人物。

他率領的五百部下,皆是騎兵,一人雙馬,攜帶著大量武器,從大明歸來的時候,有新寧郡守府給他開具的路條,倒是讓他在楚國境內順風順水,一路抵達上京城,但這樣一支在上京城守備軍看起來來歷不明的軍隊,自然是休想進上京城的。

就算有新寧武騰的具保信也不行。上京城,天子腳下,朝廷中樞重地,一個邊遠地區的郡守,算是那個蔥啊?

江上燕心急如焚,每日仰望上京城墻,卻不得其門不入。有心要率部徑直離去,直赴戰場,但他心裏卻清楚,這條路線之上,只怕以自己現在的身份,寸步難行,除非進了城,讓那些京中的大人物同意。

他每日都派人進城向朝廷公廊投遞自己的拜本,但卻一直是石沉大海,一點聲響也沒有聽見。這讓江上燕數年以來,第一次從內心深處泛起一股無力感,在大明,他是重將,別說進越京城了,便是見皇帝,也是輕而易舉,但在大楚,現在他又算什麽呢?

小小的營盤困居於上京城外,周圍滿是內衛的探子,上京城守備軍警惕的目光,好在這些人不許這支部隊進城,卻並不禁止他們每日裏三三兩兩的換便裝入城。江上燕在入城數次之後,終於將現在上京城內的情形打探得一清二楚。

國難當頭,當朝各位大人不是團結一致,共渡國難,反而趁著這個機會,爭權奪利起來,這讓江上燕渭然長嘆。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看看如今的大楚,再想想一邊的大明,江上燕心中苦澀,不是說大明就沒有爭權鬥利了,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江湖,官帽子是人人都愛的,但在大明,想得一頂官帽子的,卻大都是有真才實學的,想要出來建功立業做一番事業的,而大明嚴苛的考官制度,也將那些屍餐素位之輩盡可能地擋在了門外。在大明,官兒不是那麽好當的。用皇帝的話來說,官位就是責任,當上這個官,如果完不成責任,那就要追究責任,讓你滾蛋那是輕的。

大明也有山頭,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大家都有各自的一個小團體,但在對外,卻是出奇的一致,上下有序,秩序井然。

那像現在的大楚,都快要亡國滅種了,居然還興高采烈的窩裏鬥。

“大楚,亡國無日矣!”城外的江上燕,黯然長嘆。

“將軍,將軍。”他的親衛,江楚生一臉興奮的從外面奔了進來,“有希望了,有希望了。”

“什麽有希望了?”江上燕半晌才反應過來,“是不是我們的奏陳,朝廷已經有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