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8章 盛世之象

楚國大亂,上京城中一片蕭條,長安大亂,流血飄杵,大陸之上三大國之中,唯有越京城仍然是一片盛世繁華之景象,隨著天氣暖和起來,越京城裏的人再一次塞滿了大小的街道,如今的越京城老城之中,可謂是寸土寸金,老城的居民,光是每月坐收租金,便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城池每一天都在向外擴張著,一片片的農田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的高大的建築。

鋼筋水泥架構的建房技術,在工部持之以恒的攻關之下,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成果,新崛起的外城之中,高大的建築愈來愈多。

房屋越建越高,自然是因為越京城的土地越來越貴,好不容易拿到土地的人,為了盡可能多的賺錢,便只能在有限的土地之上將房屋往高裏建設。

而這,也讓工部賺得盆滿缽滿,因為擁有這種建築技術的,只有工部下設的建築司,如今建築司下的八支工程隊伍,有六支在越京城建房,另外兩支,則在外承建各種橋梁建築。而像水泥,鋼筋這種東西,因為是管制物資,一般的民間建築隊伍也根本不可能大批量的拿到手。

當然,相對於戶部來說,工部賺得只是一點辛苦錢。耿精明不愧他精明之名,先以國家的名義征用大批的土地,然後再將這些地切割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公開拍賣,土地的價格,幾乎每一天都在創新高,無數的財富向著大明的國庫集中。

當然,以大明朝廷的屌性,錢賺得再多,也是不可能放在國庫裏讓他發黴的,左手賺進來,右手便大把的投入出去,特別是以雍郡中心的西地,更是朝廷投入的重中之重,以前的西地太過於貧窮,基礎建設基本等於零,無論是修路架橋,還是修建水利設施,這些都是在短時間內這看到投入而看不到產出的長線投資。

但大明朝廷不會因為這樣就停止向西地投資,大明本土的經驗,已經充分證明了,只有這些基礎設施上來了,民生才會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大明需要一個穩定的西地,一個為將來的大明提供源源不斷兵源的西地。

西地兵源的個人素質,一直是秦風垂涎三尺的,他們沉浸在骨子裏的那種好勇鬥狠,從秦風還是一個小小的校尉的時候,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不過西地初歸,人心仍然不穩,想要他們真心誠意地為大明而奮鬥,對大明有發自內心的歸屬感,那麽,首先便得讓西地富裕起來,哪怕只是讓他們做到衣食無憂,不再餓肚子,對於大明來說,也將是一個巨大的成就。

西地之中,適合種植糧食的地方並不太多,而且大多集中在雍郡周邊的幾個郡治,針對西地的這個實際情況,大明將培植出來的棉花開始在西地大規模地種植,今年,他們就將迎來第一個收獲季。

而產自西地荒漠之中的明黃巖,如今更是大明最頂尖的建築材料,以前在秦國治下的時候,這種具有鮮明特色的明黃巖,一直都是皇家的獨家用品,沒有人敢僭越使用,但大明皇帝秦風,根本就不在乎這些,在他看來,西地此如豐富的明黃巖就這樣荒廢在礦野之中,簡直就是巨大的浪費。

放開的結果,就是明黃巖的開挖,制料,運輸,售賣形成了一條巨大的產業鏈,聰明的商人們不再滿足於簡單地將明黃巖切割售賣,現在他們還將其剖開成片,制作成地板,將邊角廢料加工成一個個特色鮮明的小物件,每一樣一經推出,立時便供不應求。

光是一個明黃巖,就解決了數十萬人的工作問題,如果再算這些人背後的家人,那就更是一個恐怖的數字了。

現在的西地,已經形成了新桐的鋼鐵產業,沙州的明黃巖產業,以及棉花產業三大支柱經濟,而在短期內,西地的糧食,仍然靠明國本土的輸入,在大明朝廷的預計之中,一到兩年之後,當在西地修建的水利設施初具規模之後,或者將滿足三分之二的糧食供應,從而減少從大明本土的輸入。

當大明拿下楚國全境之後,糧食就更不是問題了,江南膏腴之地,土地大都是肥得流油的地方,只要經營得好了,大楚將成為大明騰飛的又一動力源泉。

大明的軍隊在頻繁的調動,但越京城卻感受不到絲毫的戰爭氣氛,東部六郡,江南四郡等地連續不斷地改旗易幟的消息更是讓所有的明人都消息,拿下大明,根本就不需要廢太多的力氣,這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現在大家更關注的是,怎麽能掙到更多的錢。大明本土的商業格局,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基本已經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格局,更多想要通過經商改變自己命運的人,將目光投向了西地,更投向了即將成為大明疆域的楚國。

這不,剛剛過年,無數的小商人們開始成群結隊的向著楚域進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