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9章 必須要加快節奏

秦風的中軍大帳設在一處高地之上,在確定了地方之後,大批的工匠提前抵達,迅速地用水泥將地面硬化。因為是臨時駐地,倒也不用太費功夫,墊層什麽的就免了,地面也只鋪了薄薄的一層,雖然春雨連綿不容易幹爽,但這對於大明的工匠來說,顯然不是什麽問題。

以這個高地為圓心,數萬大軍的營帳向著四周漫延出去,無邊無際。當然,他們就不會有這個待遇了,一般的士兵紮下營帳之後,多是去尋一些幹草樹枝鋪在地面,再鋪上自己的行軍毯,即便是將領,也不例外。

秦風的中軍大帳真得很大,整個支撐開來,足足上百個平方,當然,這並不僅僅為了顯示皇帝的尊貴,其實也是為了實際的應用。

大帳的內部被簡易的木板做了隔斷,最大的自然就是用來議事的會議室,然後一邊是用來裝文卷兼秦風平日裏的辦公場所,另一邊則是休息的地方。

皇帝到哪裏,無數的事情自然也就追到哪裏。

現在秦風就有些頭疼。自大明立國以來,總體說起來,一直是風調雨順,年年豐收,這也被大明的臣民作為秦風得天佑的證據之一,在秦風最為艱難的那幾年,要是來上幾場天災,說不定大明早就垮台了。

現在攤子愈來愈大,疆域愈來愈廣,麻煩事自然也就越來越多了。

今年入春之後,大明終於感受了大自然的威力。首先便是西地五個郡治在開春以後,還沒有下過一場雨,春雨貴如油,沒有春雨滋潤,可想而知會有什麽後果。而這樣反常的氣候,還代表著一個很嚴酷的事實,那就是今年西地的旱災必然是板上釘釘了。

如果是雍郡,青河這些地方倒也罷了,必竟這兩年來,這些地方一直在大力興修水利,對於災禍的抵禦能力要強悍許多,但出現問題的卻是最西邊的幾個郡治,這問題就大了。那些地方也是最晚歸順大明的前秦郡治,民風彪悍好鬥,在歸明之後,是當時大明兩大鏢局重點打擊的地方,好不容易才將盜匪殺得殺,捉得捉,安撫得安撫,使之歸於了平靜。但即便如此,大明在哪裏的統治,相對於其它地方,仍然是薄弱的。

窮山惡水出刁民,這話雖然帶著歧視的意味,但也大致說出了真相,你不能指望一個衣不蔽體,食不裹腹的人與你講什麽仁義禮智信,人餓急了,啥事兒都幹得出來,這樣的事情,秦風見過太多。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老祖宗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從來都是來自於最真實的生活。

賑災,這是必須要提上議事日程,提前安排了。

嶽開山去了鞏州,也是這一次受災最嚴重的一個郡治,對於嶽開山的能力,秦風是不置疑的,如果連他也憂心忡忡的話,這就說明事情已經在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了,以至於嶽開山提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計劃,他想要開鑿一條連通西部五郡至雍郡的運河,一勞永逸地解決西部的用水問題。

這是一個猶如天外飛仙一般的計劃,要知道,如果真動手的話,這可是一條長達千裏的大運河,其工程量,讓秦風初閱這篇奏章的時候,嚇了一大跳。

政事堂對這件事爭吵不休,權雲還沒有發言,方大治歷來是求穩,對於這樣的異想天開的計劃自然是反對的,金景南卻是大力支持,而另一位剛剛進入政事堂,目前還沒有去越京的議政曾琳,也抱持了沉默。

這樣的一個大工程,當然不是一個鞏州能完成的,甚至西地所有州郡都聯合起來,也不可能完成,因為西地相對於大明本土來說,還是太貧窮了。而開鑿這樣的一條大運河,所需要的資金必然是一個天文數字,這需要大明整個帝國全力以赴才有可能完成。

這可不僅僅是資金上的,還有政治上的。

當然,嶽開山提出來的理由也是很充分的,一來可以以工代賑,在災荒之年,由政府出資大興土木,本來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二來,這條大運河當真能修成的話,一條河便能將整個西部聯為一體,對於未來的發展,其意義不言自明。

對於這樣一個計劃,西部的那些官員必然是支持的,工部巧手肯定也是舉雙手贊成,毫無疑問,如果這條大運河開鑿的話,在未來的幾年之中,工部的話事權必然會大增。

而與之相對應的,其它各部必然是反對的。不說別的,單是這件事所需要的資金,便足以讓朝廷壓力山大,這邊多了,哪邊可就少了。

秦風考慮了半晌,終於還是覺得這件事現在來做,還是為時過早,嶽開山為鞏州謀福利自是不遺余力,因為這也是他的政績,但作為皇帝,他還要考慮到整體的利益。

提起筆來,在奏折之上批下了一行字:“再議,可先由工部成立籌備組,把功課先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