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2章 大本營所在地

硯港,無疑是大明在這片海域的大本營。這裏原本是一個並不適宜人類大規模居住的荒島,遍布巖石和灘塗,沒有什麽地方適應種植經濟作物,在大明人來到這裏之前,島上只有少數的本地土人居住。

但他是這片海域距離大明最近的一個島域,當大明商人們跨海而來,渡過茫茫大海看到的第一塊陸地。他們在這裏登陸,尋找淡水,或者躲避有可能到來的風暴。

漸漸的,這裏便慢慢地興旺起來。先是海商們在這裏集體投資修建了一個簡易的港口,這個本叫硯島的島嶼幹脆被海商們改了名字叫做硯港。

海商發展迅速,硯港這個地方首先引起了商業署王月瑤的注意,她原本的意思只不過是為了賺取更多的錢財,因此便抽調資金在硯港大興土木,鑿石挖土,填平灘塗地,然後再在灘塗地上興建房屋,倉庫。在十數年的經營之下,硯港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荒無人煙的模樣,這裏,已經成了大明海商最大的中轉站,港口規模絲毫不遜色於大明本土的寶泉港。

除了海商,更多的大明人來到這裏,在硯港經營著這個港口,開起了客棧,飯館,酒樓,名義之上,主持著這裏一切活動的是海商聯合會,但實則上,則是大明官員在真正地管理著這個地方。

雖然沒有正式的軍隊駐紮在這裏,但以海商聯合會護衛隊的名義組建起了一支全部由大明退役士兵的衛隊,其裝備,戰鬥力,絲毫並不比大明軍隊的戰鬥力遜色。他們的任務,就是確保硯港的安全。

大明在馬尼拉這片海域,除了原本在馬尼拉國擁有的一個軍港之外,硯港便是大明最重要的前進跳板。在馬尼拉的那個軍港,大明只是借用,受到了諸多的限制,但在硯港,這裏卻是由大明人自己作主。

原本少量的生活在這裏的土人,現在大多已經成為了海商聯合會的雇工,他們的生活自然也是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原來的衣不蔽體,食難裹腹,到現在一個個的衣食無憂,十多年下來,他們基本上已經被大明人同化,吃著大明的食物,穿著大明的衣物,孩子們讀著大明人開辦的學校,年輕人努力地學習著大明人的語言。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發生的。因為對這裏的土人來說,如果能講一口流利的大明話,獲得的薪水立馬便能上升好幾個档次。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這裏的土人除了一部分老人之外,很我人甚至已經忘記了他們的母語。這些人與大明人呆在一起,如果不去看他們明顯比較矮小或者皮膚較之大明人更黑之外,你基本上已經無法分清他們究竟是不是大明人了。

所有的跨海而來的海商,第一站必然是停留在硯港,在這裏補充生活資料,獲取第一手的商業情報,然後再決定將要前往的下一站地點。

這裏,更像是大明的一處海外飛地。

這半年以來,硯港的氣氛變得很是緊張了。雷衛率領著原本駐紮在這裏的大部分衛隊離開,馬尼拉海域便變得有些混亂起來,即便是硯港這樣的地方,也開始遭受到海盜的攻擊。

在海上,硯港沒有多少可用的武裝戰船,但只要海盜一登陸,立刻便會遭到島上衛隊的無情殺傷,在試過幾次之後,海盜終於放棄了這一個地方。一是因為根本占不到便宜,二來也是因為他們對硯港的攻擊,導致了整個馬尼拉物價飛漲,很多生存所必須的物資都嚴重地匱乏起來。

大明對這片海域采用的手段,其實跟當時對付大楚差不多,他們利用商業活動將這裏的島國變成了大明一個個的原材料基地。比方說橡膠產業。

盛產橡樹的島國之上,遍植橡樹,建起了一個個的橡膠初級的提煉,生產工坊,然後由大明商人將這些初級產物運回大明進行再一次的加工。種植,生產這些東西,比起島國原來的產業要賺錢的多,有了錢,自然便能買到一切,因為大明商人除了運走橡膠材料之外,也運進來其他人活著所需要的一切東西,這些東西的售價,比起本地土生土長的還要便宜,在這樣的雙重夾擊之下,這些島國原本的生存系統已經盡數被破壞掉了。

像這樣的島國很多,生產著大明需要的各種各樣的原材料,而像芭提雅,馬尼拉這樣比較大的國家,在這片海域之中也就只有那麽兩三個而已。

這些所謂的海盜到底是怎麽回事,大家自然是心知肚明,如果攻擊大明能撈到好處,大家自然沒有什麽心理障礙,但如果影響到了大部分的生活環境,自然就有人要不樂意了。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硯港再一次的平安無事,大明海商也照樣在這裏登陸,然後將無數的物資貨物運到這片海域。

真正受到影響的,也不過就是雷衛的這支出征在外的部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