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7章 那裏都能建功立業

作為大明最為偏遠的一個州郡,涔州地盤極大,但卻人煙稀少,氣候幹旱,產出微薄,從前秦時期,便是窮得叮當響的一個地方。嶽開山擔任了涔州郡守之後,便立志要將這裏變成西地江南,而也正在是他的大力推動之下,大明朝廷最終確定了挖掘一條從虎牢經雍郡一路抵達涔州的大運河。

掘通這樣一條規模宏大的運河,當然不是平地上硬生生地開挖,更多的時候,他們還是利用已有的一些河道等進行疏峻,只有在連通兩個不相通的河道之間的時候,才會大動幹戈。

當然,即便是如此,工程量也是大得嚇人的。單靠朝廷的力量,顯然是力有未逮,在大明正在積極準備著一統天下的戰爭的時候,能投入進來的錢財更是有限,在很多時候,朝廷更多的是給予政策之上的支持。

運河總公司,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一個衙門。除了主持整個的挖掘工作之外,他最重要的一個職能,便是去找錢。

不過在大明,現在敢於冒險投次的人實在是不少。第一批航海的人,現在已經成了巨富,第一批投資鐵路的人,現在終於見到了回頭錢,特別是蒸汽火車現在已經正式上線,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力量,使得運力成倍地增加,高額的回報,已經是指日可待了。

當初錯過了這兩次機會的人,在捶胸頓足後悔不已的同時,只能是瞪大眼睛去尋求下一下發財的機會。

在別人的領域裏想去分一杯羹自然是很難的,像航海,鐵路,在十余年之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大致固定的圈子,此時想加入,付出的代價大不說,還不見得能受人待見。

而新開挖的運河,在這些人看來,就是這樣一個機會了。

一條連通整個西地的大運河,他的光明未來幾乎是清晰可見的。此時再不加入進去,以後只怕這樣的機會廖廖無幾了。

在這些手裏握有大量閑錢的人看來,運河只要能挖通,正式通航,那麽賺錢就是板上釘釘的。唯一的風險,就是這條運河搞了一半,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進行不下去了,那投進去的錢就算是打了水漂。

這樣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在商人們看來,微乎幾微,這亦是十多年來,大明朝廷在民間慢慢地積累起來的巨大聲望所至,皇帝秦風更是一言九鼎,言出行,行必果。既然這條運河是皇帝陛下親自拍板修建的,那麽這最後的一點疑慮便也煙消雲散。

大量的熱錢湧入到了運河總公司中。對於他們來說,考慮的已經不是有不有錢的問題,而是怎樣合理化的運用這些錢的問題。

大明的監察機構是相當厲害的。錢怎麽用,用到了哪裏去了,是不是該這樣用,那可是事無巨細,一查到底的。只要找到了一點漏洞,這些人就能把你查一個底兒掉。

皇帝對於監察機構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他關於監察機構的一句話,現在已經成了監察部的座右銘:查不出來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

秉承著這種理念的監察官員們,對於地方官員們來說,那就是一道懸在腦袋之上的利劍,不定什麽時候就會掉下來。

拋開監察機構的監管不說,對於運河總公司來說,有錢好辦事!

一批批來自大明本土,來自楚地的有經驗的工程隊伍持續不斷地加入,運河沿岸的地方政府,也大力組織麾下百姓加入到這一偉大的工程之中,無他,只是因為運河總公司是付錢的。對於地方政府來說,組織起一些閑余的勞動力來掙工錢,也是對地方經濟的絕大貢獻。

齊國人曾經以為大明修建這樣一條運河必然是勞民傷財,肯定會搞得民怨沸騰,但在明國人看來,這樣一個大工程,對於拉動地方經濟是一個絕好的助力,大明的地方官員們,更是將其視為增加本地收入的一個大好機會。

不說那些青壯勞力了,便是老頭子老婆婆,沒事兒揮個小錘,敲幾筐小石籽運去工地之上,也是可以賺回一天的飯錢的。

明國人把這看成是一個整個西地的大狂歡,雍郡郡守鐘鎮就認為,大運河的修建對於整個西地的經濟發展起大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也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全民動員的局面之下,兩年時間,大運河的主體工程便已經基本上挖通了,剩下的,像修建堤岸,種植草木保持水土,修建水閘等一系列事情,當然就要慢慢來了。

自從渡過了上一次的旱災險情之後,涔州郡守嶽開山的日子是越來越好過了。一場大雨緩解了迫在眉捷的危機之後,涔州開始大量地修建蓄水池,眼見著運河通水的日子已經愈來愈近,涔州人的幹勁也是愈來愈足了。

以前的涔州地廣人煙,人丁流失嚴重,這曾經是限制涔州發展的最大的問題所在,不過現在,大明已經幫其解決了這個問題。提前引爆了江南機器與人爭奪工作機會的膿包之後,大量的人被遷移到了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