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2/2頁)

俞龍珂聽完故事,皺著眉問道:“官人是想把我青唐比作馬骨?只要青唐部能投靠大宋,就會像著燕國的那位老臣一樣,被高官厚祿的賞賜?”

“不!”韓岡搖頭否定,“七部才是馬骨頭,而青唐部以及河湟諸部則是千裏馬。今次本官來向族長求援,就是想讓河湟諸部看一看,只要親附皇宋,我們絕不會把他們拋棄!”

“官人有所不知,我家的弟弟暗中助著董裕,青唐部內有許多人也向著我那個弟弟。而且現在部中的錢糧又不足,不是我不想出兵,實在是出不了兵啊……”

俞龍珂跟方才一樣,依然叫著窮、嘆著苦,為青唐部和自己的窘境搖頭嘆息,仿佛一個窮人在向自己的富親戚嘆著今年的年關過不去了,伸出雙手求著援助。

他靜等著韓岡的回答,他當真心動了。雖然今次董裕攪亂了青渭的局勢,但也給了青唐部渾水摸魚的機會。而且令他想不到的是,宋人竟然又為七部求上門來,這樣的好事其實俞龍珂期盼已久。不過既然宋人要青唐部出兵,怎麽也得給點實在的,光是空口說白話如何能引人出動,即便是釣魚也得在鉤子上刮餌吧。

俞龍珂還記得少年時,跟隨父親去青唐王城拜見贊普,在湟水邊看到了漁民,為了捕捉自青海逆流遊進湟水裏的那些一人多長的湟魚,他們可是把大條大條的羊肉掛上鉤子。

“錢、糧、土地、官職,你能給什麽,我就要什麽。既然你有求於我,那我就不會客氣。”俞龍珂坐得安安穩穩,他不愁韓岡不答應。

韓岡悠悠嘆了口氣,搖了搖頭,很是無奈:“既然如此,那本官也只好告辭了。”他說罷,行過禮,轉身就往外走。

雖然韓岡很想說服俞龍珂,援救附宋七部。但他前面的一番言辭可能是給俞龍珂和青唐部留下一個錯誤的印象,好像他是非救七部不可。

這可是大錯特錯!

前面韓岡也說過了,如果救不了親宋七部的話,那也是沒辦法的事,等劉昌祚回來就給他們報仇好了。

韓岡不徐不疾地往廳外走去,廳中鴉雀無聲,只有他的腳步踩在沒有拼接好的地板上吱呀作響。

既然卑躬屈膝地求你,你都不肯答應,那我便掉頭就走。想趁機喊高價,笑話,我有必要為了七部的死活毀了自己在國中的名聲?——若是在請援之事上許諾太多,事後王韶高遵裕必然反口不提,而他韓岡也肯定要受到責罰,官場上說不定還會留下一個韓三哭虜廷的笑話。

七部安危事關朝廷臉面,這樣的話不過是說說而已,說客的口吻罷了。也許七部覆滅會影響到王韶的聲望,但終究不會有多大的幹系,畢竟王韶背後的靠山是大宋。

而七部蕃人的死活,更是與韓岡毫無瓜葛。就算見了王韶,一句“韓岡有負所托”也就過去了。王韶難道還能治他的罪不成?

韓岡走得幹脆無比,毫不拖泥帶水,一點遲疑也沒有。

俞龍珂本料韓岡是故作姿態,安心坐著,等著他回頭。可韓岡出了廳門,出了宅院大門。繼而聽著外面了來報,古渭來的韓官人已經騎上馬,帶著隨從要出城去了。

十幾個首酋齊齊望著俞龍珂,他們都沒提防韓岡如此果斷,說放下就放下。如果韓岡負氣而走,那就當真把人得罪狠了。王韶聚七部滅托碩的事歷歷在目,得罪了他派來的說客,對青唐部可不會是件好事。

俞龍珂還在猶豫,他還是想賭韓岡是在裝模作樣,但又一名親信跑了回來,“秉族長,韓官人已經出了城門了!”

俞龍珂臉色大變,當真是把人給氣走了,他連忙道:“韓官人奔波了一夜,哪能就這麽走了,快請他回來好生歇息,省得外面說我青唐部不懂待客……”

“不!”俞龍珂猛地跳起,推開報信的親信,來不及穿鞋就直接跑出門去,他要親自把韓岡請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