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2/2頁)

這是個很冒險的計劃,西夏的反撲將會比綏德築城時更為激烈,很可能要面對十萬以上的敵軍——不再是號稱,而是實實在在的人數。

可一旦計劃成功,大宋便能完全控制橫山地區。西夏倚之為屏藩的橫山蕃部,以及由祥佑、左廂神勇兩大軍司共同堅守的東南防線,將徹底崩潰。橫山一失,同在無定河畔的銀州、夏州將不復西夏所有,而被黨項人視為生命的青白鹽池,也將落入宋人之手。

西夏國的兩個核心地域,一為興靈,一為銀夏。興慶府和靈州是西夏的中心,位於黃河之畔,處於荒漠之中,有七百裏瀚海阻隔,兵力難及。而由銀、鹽、宥、洪、夏幾州合稱的銀夏地區,就位於橫山北麓。銀夏諸州向興慶府提供西夏一半以上的財稅,以及超過三成的兵員,失橫山,則西夏不保,若能控制銀夏,西賊覆亡可期。

立一城而奪西賊半壁江山,趙頊心動了,王安石也同樣心動。燕達在天子面前,也是如此說道,“羅兀若能守住,橫山必定。橫山一定,西賊便不足為慮。我越瀚海攻興靈,轉運勞苦,糧秣難以為繼。而鐵鷂子、步跋子沒了橫山蕃人支援,越瀚海來攻,同樣會困於糧草。且失了橫山,只靠興靈一帶的出產,並不足以供養西賊的十萬大軍,到時候,黨項人也只有向朝廷乞降一條路可走。”

但這一切的前提就是羅兀城能守住。燕達不好在天子面前說韓絳不是,只能用此曲言。王安石輕輕頷首,燕達也算是心思細膩了。

他問道:“光是一個羅兀城不知能不能守住西賊的攻打?羅兀孤懸在外,若是賊軍突至,綏德城緩急間卻是難以及時救援。”

單一的城寨即便再堅固,也不過是個點,在城池附近必須修造可以相互支援的堡壘,才能構築起一條穩固的防線。孤城難守,只要稍稍了解軍事,就能知道這一點。

宋人自仁宗時起,不惜國力的在宋夏交界處大規模的修造堡壘,連成了兩千余裏的防線。每一處關鍵性的戰略要地,其周圍不論哪個方向,無不是十裏、二十裏內便是一處寨堡,城寨群互相交通勾連,組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比如秦州的甘谷城,其左近,就有吹藏、大甘、隴諾三堡護翼,而最近開始駐守甘谷的秦鳳都監劉昌祚,又向朝中申請向北修建尖竿、隴陽二堡。這幾座堡壘都是在開始修築甘谷城時就有了規劃的。

“羅兀城雖然孤懸,但只要力保連接綏德的道路不失,西賊必然勞而無功。且其地向東五十裏,便是河東地界,若是西賊來攻羅兀,河東便可出兵救援。”燕達停了一下,沉聲道:“要穩守羅兀,須得陜西河東同時出力!”

趙頊沉吟良久,方說道:“……你先下去吧!”

燕達叩拜了之後,退出了武英殿。神色坦然,並沒有因為天子突然命他退下而慌亂失措。

趙頊雙眼直勾勾地盯著沙盤上的黃河東側的一片山地,緩緩低吟:“河東……”

王安石提聲道出了趙頊心中的猶豫:“若如燕達所言,當加授韓絳河東宣撫一職。”

韓絳以執政之身出掌陜西宣撫。臨機有自由處斷之權,而且朝廷已經賜了他空頭宣紮兩百道,填上姓名年甲就可以給人封官。這是為了方便他指揮軍中,招攬橫山蕃部。如果把河東劃到他手上,當然得給他同樣的權力——至於另外派人宣撫河東,只會添亂,達不到護翼羅兀外圍的初衷,趙頊和王安石想都不會去想。

趙頊嘆了口氣:“不過要想兼任陜西、河東兩路宣撫,光是一個執政資格卻是不夠。”

而且趙頊還擔心著韓絳本無軍功,素不知兵,為陜西宣撫已經有些怨聲,若為遽為兩路宣撫,他怕是要殺掉一批河東將領來立威以固權威。桀驁不馴的驕兵悍將當然要嚴加處置,但趙頊怕鬧出亂子來,反會耽誤正事。

“那請陛下加韓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宰相之尊領河東陜西兩路軍事,當能如臂使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