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二)(第2/2頁)

為了保護渭源堡的安全,緣邊安撫司不得不出兵,誰能對此說不是?

……

八月下旬,秋風漸起的時候,第一批四百民夫抵達了古渭。

來自於成紀縣的這群民夫,被安排在城中的一處空營中住下。不過為了查驗是否有所逃亡,在入住前都是要進行一番清點。

雖然這四百名民夫看著亂哄哄的一窩蜂,但都按著戶籍所在地的不同,分成了一個個小團體,亂中自有其秩序。而等到領著這群人的武官大喝了幾聲,便都靜了下來,沒幾下,連隊列都排好了。趕了幾百裏,每個人精氣神卻不差,而且都是些精壯漢子,看起來秦州那邊應該是事先挑選過,並沒有用些老弱病殘來充數。

不過這也是在情理之中,邊地築堡是軍中要事,郭逵當然不會不重視。歷朝歷代使用民夫加起來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被宋建立後,關西緣邊大興土木又非一日。若是對民夫連最基本的組織都做不好,怎麽可能在崇山峻嶺之中,打造出一條綿延兩千余裏、縱深上百裏的築壘地域。

點驗民夫的工作由王厚負責,用了一刻鐘,他笑著回來,“一個也沒逃,全都到齊了。下面就看玉昆你的了。”

“朱中!”韓岡叫來古渭療養院的主事,“你先在療養院裏挑兩個幹練的醫工,明天跟著民夫一起去渭源,把隨軍醫館的架子先搭起來。過幾天等渭源去得人多了,還要從你手下調一隊過去,你要提前把人選定好。”

被韓岡從民夫中簡拔出來的朱中,對韓岡的吩咐視同聖旨一般,忙不叠地點頭,“機宜放心,小人一定仔細挑選。”

“三哥,要多挑幾個好郎中,省得他們留在古渭閑得慌。”王舜臣方才跟著王厚一起點驗過民夫回來,明天為全軍打頭陣做先鋒的就是他。預定中,除了第一批的四百名民夫,王舜臣還要帶上一個指揮的騎兵壓陣。

他跟著韓岡久了,知道軍中醫療救護的好處。不論是叫郎中還是醫工,有從療養院中出來的他們主持營中的衛生醫護,可以防止疫病給他手下將士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朱中,聽到沒有?”韓岡對朱中說道。

朱中一個勁地點頭:“小人明白,小人明白。”

王舜臣攥了攥拳頭,骨節嘎嘣嘎嘣地響了幾聲,一張醜臉笑得猙獰:“有了軍醫,就不用怕傷病了。今次好歹再斬個幾百首級,也讓州城裏的燕太尉瞧瞧……”

“低聲點!”王厚急忙提醒著王舜臣,恨不得踢上他一腳。

今次出戰,三千大軍由苗授親領,而王舜臣則是副將。雖然實際年齡比韓岡還小一歲,但如果不計入高遵裕的話,王舜臣的官階在古渭寨內的武將中,其實僅次於苗授。他雖然還不能參與最機密的軍議,不過會後,名為築堡、實為突襲星羅結部的計劃還是很快通報給他。

但除了古渭城中的幾個文武官外,所有人都只知道今次僅僅是要增築渭源堡。斬首幾百級的話,連一個字都不能提的。王舜臣知道自己失言,撇了撇嘴不多話了。在他眼中,燕達是偷了種五郎功勞的小偷,郭逵則是幕後主使,若非他們兩人,今次來秦州做副總管的,應該是種諤才是。在王厚和韓岡面前,他根本不去掩飾自己對燕達的不屑。

“王兄弟,你今天早點回去休息。明天……”韓岡話聲一頓,與王厚一起,向王舜臣身後看去。腳步聲隨即從後傳來,王舜臣跟著兩人的視線轉身,卻見來人是王韶身邊的親隨王惟新。

王惟新快步走到韓岡王厚身前,匆匆行過禮,道:“有個和尚來了,說是奉旨而來。王安撫讓兩位機宜快點回衙門去。”

“和尚?”韓岡與王厚對視一眼,問道,“他法號為何?”

“智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