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一)(第2/2頁)

章惇勉強也能算一個,堵得文彥博氣急難耐的情況也有過。但他和蘇軾兩人交情深厚,即便政見不同,可在公事上的分歧,倒也不會鬧到面紅耳赤的地步。

而曾布的口才就差得遠了,他本就不是以舌辨著稱,遇上了蘇軾,就只有被其肆意欺淩的份。心裏一口氣,堵了幾個月了,一直堵到了現在。

“蘇子瞻這判詞一下,其實是把雍王推到了風尖浪口。人人都道是他得了雍王的授意。現在都有人說他附會親王,德行堪憂。”曾布眼中閃爍著喜色。原本對韓岡很有些看法的他,現在倒是想請韓岡好好喝上一頓。

王安石終於嘆了口氣,曾布的心情他也能理解,是給蘇軾欺負慘了,但總說這些話,也有失大臣體面。

“‘士大夫捐親戚,棄墳墓,以從宦於四方者,宣力之余,亦欲取樂,此人之至情也。若凋敝太甚,廚傳蕭然,則似危邦之陋風,恐非太平之盛觀。【注1】’還記得這一段嗎?”王安石忽然問起曾布。

曾布皺眉想了想,反問道:“是蘇子瞻前日反對免役法的奏疏中的一段?!”

王安石點了點頭。那段話就是蘇軾的本心。

士大夫離鄉出來做官,雖是為了天子出力,但也是為了能因此而取樂,否則何必告別親戚,遠離鄉土,出來走遍四方?

如今朝廷廢掉差役法,改收免役錢來雇傭百姓來做事。原本在衙門中賣力之余,還要在官員家中做牛做馬的免費勞力,現在變成了必須花錢來雇的傭夫。驅用衙前在自家門下做點事沒問題,但用公家的錢來雇傭仆役,卻是會被彈劾的。

所以當免役法推行後,官員家中的人力就顯得捉襟見肘起來,蘇軾才會在奏章中抱怨說,官員家中“凋敝太甚,廚傳蕭然”,就像危亡小國的情形,不是如今太平盛世該有的景象。

王安石把蘇軾的為人看得很透,如今大部分士大夫想法也都是如此。他們所謂的仁,是得由他們高高在上地賜予百姓,並不是視民如傷的感同身受,以己推人。

“不知蘇子瞻他現在,是因讓一潔身自好的女子無法脫離教坊司而自責,還是因為毀了自己名聲而後悔?”

王安石的話犀利透骨,曾布覺得有些尷尬,其實他也是為蘇軾的名聲大損而幸災樂禍,卻沒有去想周南那裏的事。

曾布跟隨王安石日久,知道他的性格。王安石雖然很欣賞蘇軾的文采,但對其放達而不顧於下的言行卻是頗有微詞。從學術上說,王安石推崇孟子,對“民”是很看重的,而蘇軾以及其父其弟的學術,在王安石等人看來,卻是近於縱橫蘇張一流。

幹咳了一聲,曾布提議道:“不管怎麽說,蘇子瞻擋回了周南的脫籍申狀。韓玉昆肯定是失望不小。他那裏是不是要安撫一下。”

“周南就讓她脫籍好了,教坊司不缺她一個。不過現在此事鬧得太大,不宜有所動作。過幾個月風聲小一點再說。”王安石笑了笑,“天子其實也知道這一樁公案,當是有成人之美的想法,屆時讓韓玉昆自己上表請了天子恩典就是。至於安撫,章子厚會做的,子宣你就別管了。”

“是!”曾布點頭應承下來。“對了,”他又向王安石問道,“元澤應該快到了吧?”

說起最得意的長子,王安石的臉上就添了點笑意:“應該就在這幾日!”

注1:這一段出自蘇軾熙寧四年二月的奏章。因為本書中,免役法已經提前實施,所以這份奏章也便提前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