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三)(第2/2頁)

不同於趙頊理事的崇政殿的老舊,去年剛剛修起的保慈宮,無論外墻內壁,上瓦下梁,皆是簇新光鮮。趙頊自登基以來,只為曹太皇、高太後兩人分別修造了慶壽宮和保慈宮,而自奉甚簡,並沒有整修自己所使用的宮室。

進了殿中,趙頊就看見他的二弟趙顥,陪在自己的母親身邊。兄弟兩人相貌有五六分相似,都可算是俊秀。就是趙頊稍顯瘦弱,而趙顥則是身體強健了的一點。而兩兄弟在輪廓和五官上,也都能看到高太後的影子。

對高太後行過禮,趙頊起身問道:“娘娘,喚臣過來,可有甚事?”

對兒子,高太後沒必要繞著圈子說話,就是算兒子是皇帝也一樣。“聽說最近外面有些傳言涉及天家,是不是有此事?”

趙頊有些不快地瞥了趙顥一眼,“已經告了狀了嗎?”

隨即點了點頭,“是有此事。不過是市井謠言而已,日久自散。”

高太後不讓兒子這麽容易脫身:“聽說已有人。王安石多用新進,禍亂朝綱。想那韓岡才做官沒多久,僅僅是個選人,便沉溺女色之中,還鬧得京城內外亂起。”

高太後說得幾乎沒一句對,趙頊也知道,宮中的傳言要有三分準頭就了不得了。但她對韓岡的不滿卻清楚明白地傳遞出來。

趙頊對韓岡本就覺得有些虧欠,又看重他的才能,卻是要保著他:“韓岡實有大功於國,周南節烈也甚得人敬,如今並非二人之過,難以論罪。士論也盡數偏向兩人,若是將之懲辦,反而會傷了二哥的名聲。”

“那就任由外面傳言敗壞二哥的名聲?!”

“親王而已,在乎什麽名聲?換作別人,自汙還來不及。”趙頊腹誹不已。但他知道自己母親的脾氣。硬起來的時候,連親手將她撫養長大的太皇太後都不搭理。自己若是不能讓其滿意,可是有得頭疼。光是為了堅持新法,就已經鬧得母子不快,現在再駁了她的面子,日後肯定會更麻煩。

趙頊又看了看自己的弟弟,“不知二哥想要如何處置韓岡、周南?”

趙顥低頭:“全憑大哥處斷!”

嘆了口氣,趙頊眼神冷了下來。真要全憑他的處斷,偏偏到這邊來告禦狀,難道他的崇政殿會不見客。“既然娘娘要保住二哥的名聲,臣便下旨將周南賜予韓岡。安撫下士論,好還二哥清白。二哥,你的看法如何?”

“……”趙顥沉默了一陣,無奈地點了點頭。趙頊的處理結果不能讓人滿意,但趙顥的名聲是第一重要的。就算不甘心,也只能相信趙頊的處理結果。

而半日後,趙頊的處斷傳到了慶壽宮中。大宋朝的太皇太後聽了後,卻讓人摸不著頭腦地念了一句佛:“阿彌陀佛,也該出去了。”

……

口舌之過,算不得大罪,最重也不過杖二十。而且甘穆也不是汙蔑宗親,說的都是實話。正常時候,一般人都會一笑了之,不過遇到現在的情況,卻會讓人不由得注意了起來。

眼下,蘇軾在明知前面錯判了周南申狀的情況下,並沒有窮治甘穆之罪,好用這等手段來表示自己並不是畏懼雍王的權勢。僅僅是斥責了兩句,便將甘穆放了出來。

從周南口中聽說了此事,蘇軾能秉公直斷,不受他事幹擾,倒讓韓岡更正了一點對他的初步印象。但士林中對蘇軾的評判越來越嚴苛。韓岡也終於知道什麽叫文人相輕。蘇軾雖然名聲廣布,但得罪的人可真是不少!

“韓官人!韓官人!”一叠聲地叫喊和奔跑聲由遠及近,一名驛卒氣喘籲籲地沖進韓岡的小院,“天使……宮中派天使來了,說是傳天子口諭,要官人你快點去接旨!”

“果然來了!”韓岡微笑。

而周南則緊張得攥緊了拳頭,問著韓岡,“官人,他們真的是為了脫籍而來?”

“放心!”韓岡大步出門,向前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