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

吳逵走在鹹陽縣的城頭上。

城墻南面不到一裏的地方便是滔滔渭水。桃花汛此時已經到了尾聲,原本淹沒了大半的河灘,現在也漸漸露出了河面。不過再淺的渭水,也必須要通過舟筏才能渡過。即便渡過之後,對面還有一營官軍駐紮守衛。而除了南面之外,鹹陽城其他的幾個方向都駐紮有大軍。一面河水,三面敵軍,被困於城中的吳逵,已是插翅難飛。

是的,現在吳逵和他所率領的三千叛軍,眼下便被重重圍困在鹹陽城中。

位於渭水北岸的鹹陽縣,是長安京兆府的北大門。在過去黨項騎兵肆虐關西的幾十年裏,大宋君臣不得不考慮戰局出現最壞的情況——也就是黨項大軍沖破緣邊四路的阻截,直奔長安而來的情況。當北方防線被突破的時候,為了保護長安城的安全,計劃中就是要以鹹陽城為核心在渭水北岸展開防守。

盡管在這幾十年裏,縱使是李元昊縱橫南北、大宋軍幾次三番全軍覆沒的時代,鐵鷂子也從來沒有在陜西穿越緣邊四路的防線。可是為了抵禦可能存在的危險,鹹陽城依然是按照邊境州城的形制進行修造。城高濠深,戰具充足,武庫、糧囤皆盡完備,遠非普通縣城可比。

但是,就是因為從未有過黨項兵鋒直指長安的危險局面,一直都是安定祥和的鹹陽,也便在持久的和平時光裏,失去了防備危險的意識和手段。當吳逵率領三千叛軍沿著渭水東行的時候,不費吹灰之力地就攻進了鹹陽城中。

以吳逵的本意,在鹹陽城內補充過必要的糧草軍需之後,便要渡河南去,在長安邊上晃上一晃,逼迫官軍進駐長安城後守衛,便設法跳出包圍圈,照計劃往秦嶺進發。

可吳逵萬萬沒有想到,燕達所率領的秦鳳軍的速度竟然會有那麽快。燕達先是在西面的興平,堵住了他第一次強渡渭水的嘗試。而當他領軍縱馬奔馳,一舉攻下鹹陽後,再次準備渡河的時候,燕達的將旗也再次出現在渭水的南岸,在“燕”字將旗的背後,是浩浩蕩蕩、幾近萬人的秦鳳大軍。而一直緊隨在吳逵身後的涇原軍,也追著他的腳步,一路跟到了鹹陽城外。

兩路合力,加之鹹陽附近諸縣的守軍,一起將鹹陽城包圍了起來。

值得慶幸的是,這幾路大軍的行動不知為何,突然間變得愚蠢了起來。在他們還未做好任何準備的情況下,便展開了攻城行動。不但不講究著圍三闕一,把幾座城門圍得死緊,而正攻城時,連城外緊貼城墻的民居也不做清理,完全沒有拆毀、焚燒的行動。在吳逵的觀察中,統領這幾路圍城大軍的主帥,甚至不允許麾下將士們隨意進入民居之中。

從仁德愛民的角度來看,官軍的做法當然沒有問題,而且值得褒獎。但從軍事上看,卻沒有比著更蠢的做法了。鹹陽緊靠長安,富庶無比,居住在城外的百姓有近萬家。屋舍鱗次櫛比,絲毫不遜於城中。如此密集的屋舍使得除了長梯以外的任何攻城器具抵達城下,這樣如何能發揮城外官軍人數上的優勢?而且住在城下宅院中的百姓早跑光了,攻城的士兵在這些空屋中舉著雲梯來攻城,這不是引誘他吳逵放火嗎?

吳逵當真放了火,在春雨貴如油的地區,又是春風正好的時間,一場火下來,攻到城下的官軍不知死了多少。吳逵只知道那股子皮肉燒焦的惡臭味,在鹹陽城裏飄了三天才逐漸消失。

一場大火下來,圍城的幾路大軍損失極重,包圍圈也變得像一戳即破的紙頁一樣脆弱。在這個時候,正是突圍的好時機,但城中的叛軍沒有行動。

在邠州城外,因為官軍的伏擊而失去了得力親信解吉的情況下,吳逵對叛軍的控制降了一個台階。一把火而輕而易舉得來的勝利,使得下面的將校對城外的官軍失去了畏懼。反而有空坐下來爭吵,對接下來的逃亡方向也發生了分歧。只是這一番的爭執,便讓叛軍失去了逃離鹹陽的最後的機會。

才過了一天,秦鳳軍重新包圍了上來,涇原軍也包圍了上來,名帥郭逵的將旗隨著來自長安的永興軍路的兩萬大軍抵達了。他們再次堵上了鹹陽城外的城門。而剛剛被征發起來的民夫,則開始挖坑,拼命的挖坑,圍著鹹陽城墻,挖了一圈坑。所取出的土,也變成了一道一丈高的圍墻,圍著鹹陽城繞了一圈。

此時的吳逵已然明了,他只有在等死和自盡之間選擇道路。

不過再沒看到仇人授首的情況下,他是怎麽也不會甘心就死!

……

郭逵回長安了,不忘順便帶走他的將旗。

燕達知道,他的這位恩主是被趙瞻氣走的。

郭逵在樞密院做過一任同知樞密院事,是天下有數的名將。雖然因為與韓絳不合,而不得不被調往秦州,但在叛軍禍亂關中的情況下,天子和朝堂第一個想起的定海神針依然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