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二)(第2/2頁)

如此人才,世所罕有。

而且最關鍵的,是韓岡懂得投桃報李,並不是忘恩負義之輩。他得到王韶的薦舉,便用心於河湟之事。為了讓空虛的通遠軍,多上三千戶漢人,他可是不顧身份低微,而出頭建言要保下這三千叛軍。

“王韶真是有福啊……”韓絳忽然嘆了口氣。

韓岡沒料到他等了半天,卻等來這一句話。擡眼看看韓絳,明白了他的心意。

但韓岡並無意改換門庭,並不是他對王韶有什麽忠誠,而是他對自己的事業忠誠,對自己選定的道路忠誠。

他也不怕韓絳會因此惱羞成怒,他知道韓絳看重自己,是因為他能給韓絳帶來足夠利益。

為什麽韓岡自轉生後的一年多來,每每都能得到看重,並非是他才高八鬥,也並非他有積澱千年的知識,而是他在關鍵的時候,都能給人以助力。無論王韶、王安石,還是現在的韓絳,韓岡沒少為他們獻計獻策,出力流汗,這樣的人才如何會不被重用?

至於他一心於河湟,那可是加分,這個時代士林的風氣,也在鼓勵這樣的行為。

所以對於韓絳委婉的招攬,韓岡也便保持沉默,僅僅是彎了彎腰,表示自謙而已。

韓絳嘆了一聲後,韓岡的態度並不出他意料。韓岡對王韶忠心耿耿,當不會為了一句話而改換門庭。但眼下能給自己帶來驚喜,這也就足夠了。

“玉昆,以你的才智膽略,多囑咐你也沒有什麽必要了。只望你能多加小心,安然回返便是。”

“多謝相公關心。韓岡必不負所托。”韓岡拱了拱手,說著。

韓絳微一沉吟,卻又不厭其煩地叮囑道:“吳逵是個聰明人……他不會做蠢事。”

韓絳的多話,讓韓岡更加確認他對自己的示好之意。而韓絳的話中隱義,韓岡也點頭表示同意——吳逵當不是甘心就死的人。

吳逵對陸淵的一番話,擺出自我犧牲的姿態,讓下面叛軍對他感恩戴德,如果接下來的使臣說錯一句話,三千名被圍在鹹陽城中,本已經開始動搖的叛軍,很有可能就跟吳逵一條道走到黑。

不過吳逵能用言語做到的,他韓岡也是有一些自信。以名聲論,他韓岡也不算差,論口才,他韓岡更為出色,而說起透析人心,吳逵可是要瞠乎其後。

……

月色微明,鹹陽城的城頭上點起火炬,一條光帶繞城一周,照著城墻頂端一片暈黃。

吳逵靜靜地盤膝坐在鹹陽南門的城頭上,遠眺渭水,聽著若有若無的水聲。七尺長的鐵槍橫放在腿上,右手緊緊攥著槍身,從冰冷的鐵塊中,傳來夜色的清涼。

夜風習習,從他背後吹來,帶著清淡的桃花香,讓人忘了眼前煩憂。鹹陽城中多有桃花,在二月中旬的春風中漸次開放,到了三月初便為極盛,直至三月中旬,方才凋零殆盡。

每年的這一個月的時間裏,城中總是花香浮動,片片花瓣隨風而舞。幾處名園之中,更是燦爛如錦,遊人如織。

吳逵曾經在鹹陽住過不短的時間。他年少風流時,也曾呼朋喚友,攜妓而遊。雖沒有文人吟風弄月的風雅,但也縱酒高歌的癲狂,醉後論兵的豪放,也不輸於那些措大。

只是一切都隨時間遠去,就像城外的渭河水,再也追不回來。唯有掌中這杆紋理沉黝的鐵槍,才是幾十年不變跟隨著自己,給他帶來一絲微不足道的安全感。

“都虞……”來自身後的輕聲呼喚,打破了吳逵身邊的寧靜。

吳逵回過身來,見著是自己的親衛。“是外面的官軍又遣人過來了?”他問道。

親兵躬身回話,“回都虞,是秦鳳路的韓機宜。”

吳逵呵呵地笑了起來:“果然還是韓玉昆。”

他一轉槍身,當的一聲響,用力杵在了地上。扶著槍杆,霍然長身而起,“走,就去見一見韓玉昆。看他帶來了什麽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