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第2/2頁)

前任廣銳軍指揮使在馬背上坐直了身子,環視左右前後,數著身邊的同袍。讓他欣喜的是,經過了一夜混戰,身後的兄弟並沒有折損多少。

他安心地笑了一笑,畢竟都是老上陣的,知道如何在戰場上保護自己。

劉源只有一人一馬,還有一支長槍。不像他下面的兄弟,不是在馬鞍後掛著一兩個首級,就是橫綁著幾面旗幟。大戰之後,戰利品遍地都是,他們都是看著好的才撿了起來,兵器甲胄稍有破損,便棄之不理——只有戰馬、首級和旗幟,是必須一個不漏的收集,其余的戰利品,有沒有裝起來都無所謂。

經常上陣的將校士兵,都知道該如何收集可以記功的戰利品。現在每一個出戰的前廣銳將校都是騎在馬上。原本他們還是帶著挽馬、驛馬上陣。可是到了此時,挽馬、驛馬雖然還在,可是都是用在背負戰利品上了。每一人皆是騎著四尺多高的戰馬,有的人還多牽著一兩匹。

“劉指揮,下面該怎麽辦?”有人問著劉源。

劉源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回答,下面該怎麽做,他也沒有什麽頭緒。今次他把拖延變成了偷襲,可算是有違節度。但有功勞在手,也能支應得過去——只要說是敵軍脆弱不堪,本是牽制而已,卻在試探的攻擊中一哄而散——那就誰也不能說他是故意為之。

正猶豫的時候,西北面的來路上,一片蹄聲撼地,上千騎兵在行軍時才有的威勢,竟然從渭源堡的方向過來。

很快,從後方而來的軍隊已經轉入眾人眼簾。千軍萬馬淹沒了谷地,到了劉源等人的面前,才收韁止步。這是一群蕃騎,不過中間則有一群宋人。

大軍停步後,一個接近三十歲,長得十分英俊的將校排眾而出。

看見這名將校,劉源略一猶豫,便下馬行禮,“小人拜見王堡主。”

低頭看著劉源,曾經的叛將就跪伏在馬前。王君萬不是妒賢嫉能之輩,雖說暗恨劉源搶了自己的頭功,也沒想著太過為難他們,只是面如嚴霜地轉達著韓岡命令:“韓機宜讓你們回去,下面的事就交給本官了。”

王君萬挺胸直背,在馬背上低頭盯著劉源的後背。摘果子摘得如此理直氣壯,劉源等人心頭隱隱怒起,一時間忘了自己的罪囚身份,並沒有低頭接令。

王君萬形狀姣好的雙眉一軒,一提銀槍,便要怒喝。

幸好韓岡早知會有如此僵局,派來的信使會說話,更會察言觀色,見氣氛僵硬起來,眼見著有爭功火並的跡象,連忙站出來,對劉源他們道:“機宜知道爾等一夜辛苦,立有殊勛,所以讓你們回去休息。你們的功勞都記下了,王都知聽說爾等陣斬了結吳延征之後,也說要為你們向天子請功。”

這正是劉源等人想要聽到的話。斬首再多,功績再繁,如果沒人上報,還是一樣的白忙。以他們的罪囚身份,又都是打著叛賊的記號,若是被人吞沒了功勞,連哭的地方都沒有。

現在聽說被派來監軍的王中正已經答應要上報天子,而向他們鄭重承諾的韓岡,名聲又是出奇的好,過去答應的事,都一一做到,眼下說把他們的功勞都記下來,那就一定不會有錯。

來摘果子的小事,大功在手,再多朝廷也不會給他們加官晉爵,還不如留給別人,省得把周圍的人都給得罪。

劉源擡起頭來,兩邊的山嶺之上細細簌簌的還有人影在晃動。這是逃竄上去的吐蕃人。要綴上他們可不容易,這份功勞就轉給王君萬他們好了。

劉源沖王君萬拱了拱手:“且祝王堡主馬到功成,小人不才,不能隨侍左右,得領命先行回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