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五)(第2/2頁)

而木征緊鄰洮水增築城寨,等於是明擺著要於此駐屯大軍,不會讓宋軍跨過洮水一步。

難道他真的有心與官軍決戰不成?!

王韶最終還是放棄了去猜測木征的想法:“先把臨洮城修好,再修好南北門戶的南關堡、北關堡。安穩住臨洮南北,再向西去跟木征打個交道。”

“最好還能在抹邦山那條路上,也設上一兩處寨子。好歹修一下都能行車,又通向渭源和岷州。”

王韶苦笑著搖頭:“真要連路都修上,沒半年時間都完不了工。”

高遵裕想了想,便放棄了。臨洮本就耗用無數,再拖上半年時間,緣邊安撫司哪有那麽多錢糧。卻道:“玉昆那裏的情況好像不錯。現在他那裏的兩千民夫,已經大部移到野人關了,慶平堡只留了兩三百民夫在那裏築營房。”

“玉昆手腳是麻利,聽說他在羅兀城也出了不少的力。”

“可惜羅兀城還是給燒了。”高遵裕笑得幸災樂禍,突然他又想起了什麽,從自己的桌案上抽出一份公文,“對了,玉昆昨日移文來說,野人關名號粗鄙,想要換一個名字。不如子純你給起個吉利的名字好了。”

“哪有那麽多吉利名號……既然通向大來谷,直接叫通谷堡好了。”王韶起名字不想用腦筋,都是隨口一說,慶平堡如此,現在的通谷堡也如此。

“那就叫通谷堡。”高遵裕也沒什麽反對意見,他提筆在公文上把通谷堡三個字記下,又隨口說道,“不知這座臨洮城最後會給改成什麽名字,希望能吉利一點。”

邊塞大城的名字不是他們這些邊臣能隨便起的,得由朝廷賜予嘉名,許多時候還是天子來拍板。比如甘谷城,初名是篳篥城,修築時的臨時名稱是大甘谷口寨,最後就是如今的天子趙頊給定下了甘谷這個名字。

“別管朝廷想叫什麽,城築好再說其余。”王韶在座位上翻起了賬本,見著上面一條條用紅色記錄的支出,咂著嘴嘆道:“這錢糧花得如流水一般啊……”

臨洮城比渭源堡的路程遠了百多裏,單是築堡的花費就當即翻了一番。當初修渭源堡時,錢糧問題已經是讓緣邊安撫司殫思竭慮,最後是連蒙帶騙地幹掉了不順的蕃部,同時把渭源堡給修起來。現在雖說朝廷的支持與舊時不可同日而語,但看著幾十萬貫轉眼就沒了蹤影,王韶也不免心生感嘆。

“可築堡的進度還要加快,我都想著是不是要移文轉運司,請蔡運使再征發一批民夫來。”

“不能了……”王韶搖起頭,“寧可多花錢,不能再征發。再增添民夫,明年秦鳳轉運司能送來的糧食就很難保證了,不能弄得跟白渠一樣。糧食比錢重要。”

“要不要讓蕃人來幫忙?”高遵裕又提議著。

“就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做事……”

王韶和高遵裕正為錢糧人手在苦惱著,忽聞帳外通報,韓岡在外求見。

“玉昆,你怎麽來了?!”王韶和高遵裕都驚訝地看著不請自來的韓岡。高遵裕更是站起來急急地追問著:“可是出了什麽大事?!”

韓岡點點頭,“下官從俘虜的嘴裏聽到一個消息,在後面坐不住。文牘傳遞又浪費時間,幹脆直接過來了。”他笑了一笑,“野人關離臨洮又不遠,不過兩個時辰的腳程而已。”

“是什麽消息?”見韓岡神色輕松,王韶的心放下了一點來,問著:“是禹臧花麻又在弄鬼不成?”

“禹臧花麻?!”高遵裕驚問道:“他難道又去抄截糧道了?”

“不是!”韓岡搖搖頭,“兩位安撫誤會了。韓岡剛剛聽到的這個消息,是說岷州那裏有鐵礦。”

“這事不是早知道了?”王韶奇怪地問道,“瞎吾叱和結吳延征兩家的兵甲在蕃部中都算得上第一流的,不是有鐵礦如何能有如此的裝備?”

“但事先得到的消息中,可從沒說過岷州鐵礦的規模……那是遠遠高過我們事前的預期。”韓岡雙眼灼灼發亮,“如果運作得好,一年百萬斤生鐵也是等閑。”

“百萬斤?!”高遵裕先是難以置信地搖了搖頭,但立刻他又重重捶了一下桌子,興奮起來,“如果是真的,那就可以開軍器院了!全軍的刀劍甲胄,直接就可以在河湟這裏措辦。”

“不,不是開軍器院。”王韶搖搖頭,直盯著韓岡,“玉昆,你說呢?”

“軍器院當然也要有,不過當務之急卻是……”韓岡與王韶異口同聲:“錢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