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二)(第2/2頁)

招來親兵,韓岡讓他把自己的親筆信連同令文送往狄道,希望劉源他們能在兩天內趕來。另外又寫信去給王韶,請他調一個指揮的騎兵回來,以防萬一。

第二天,從前線被調回的騎兵到了韓岡面前報道:“末將田瓊,奉命聽候韓機宜指派。”

韓岡稍稍安心下來,尤想著劉源和廣銳鄉兵什麽時候能到。

……

狄道城。

沈括看著送到手上的公文,見著韓岡指明要將前廣銳軍組成的鄉兵調去珂諾堡負責轉運一職,他眉頭微皺,“韓岡未免太過相信這群叛逆了吧?”

韓岡要把這些不可信任的叛軍調去最關鍵的位置,沈括是難以理解。雖然他們曾經表現過一定程度的恭順,但叛軍就是叛軍,如果有可能,沈括是絕對不會相信他們。

可既然是韓岡的要求,沈括想了想,還是決定不加幹涉。若是自家在中間橫攔了一手,最後不論出了任何事,以韓岡在熙河路的發言權,能讓人把罪名多多少少地栽在自己的身上。

因為即將共事,沈括還在京中時就著意打聽過一陣,對韓岡有一定的了解,明白他不是什麽心慈手軟的角色,更不是什麽可以欺之以方的君子。

還是不要無故招惹他為是,沈括心裏想著,手上老老實實地批了同意。

這事很快拋到了腦後,沈括還有許多工作要忙著完成。不過兩日,一眾廣銳鄉兵被調集到了狄道城中,轉頭就要跟著劉源他們前往珂諾堡。

這幾日,前方還沒有展開決戰的消息,仍是在對峙和小規模的交鋒試探中。沈括暫時放下手上的公務,走到了廣銳鄉兵中間。他要親眼看一看,這群叛賊究竟是否可用——畢竟事關重大。

兩千鄉兵,看起來普普通通。就是神態安穩,沒有尋常百姓被調上前線的慌亂。

隨便在跪下的人群中,點起了一個領頭的,沈括問道:“你叫是什麽名字。”

那名相貌樸實的漢子低頭回道:“回官人的話,小人名喚尤三石。”

“三十?”見著尤三石老老實實回話,沈括感覺著漢子並不是那種兇戾的叛賊,倒也不是不肯悔改的,他笑了笑,“……排行倒偏後,族中兄弟不少。”

尤三石又躬了躬身,回道:“回官人的話,小人就一個兄弟,族人也不多。小人的名諱,是一二三的三,石頭的石。”

沈括微微一怔。尋常的百姓,許多時候見到官員連話都說不好,哪有可能會出來指稱官員叫錯了名字,將錯就錯了。果然還是廣銳軍出來的,見過一點世面。根本都不會畏懼官威。

沈括一眼望過這兩千鄉兵,還有遠遠站在一旁,氣勢更為沉凝的前任將校,有些心神不寧。

這時幾名騎兵從衙門處趕過來,匆匆地將沈括請到了一邊。

其中一名騎手風塵仆仆,身上也是大汗淋漓,急急地在沈括耳邊說道:“運使,臨洮堡對面的禹臧家援軍到了!已經增加到兩萬人!姚都巡請運使趕緊調發援軍,遲恐不及!”

“兩萬!”沈括心頭一驚。

姚麟手上有四千兵,這一部分涇原軍,頂替了前日在狄道城北方,護衛臨洮堡修築工程的秦鳳軍。守護起剛剛築好的臨洮、結河川兩堡應該是安穩的。但禹臧家出動兩萬大軍還是遠遠超出了預計。

“不是有包約的青唐部四千人馬嗎?!”他連忙低聲問道。

“這樣也才禹臧家的一半。而且姚都巡手中的四千人,有一千是拖在後面,駐守在河谷道兵站結河川堡中,不可能上去支援。”

聽到軍情,沈括心急如焚。只是單純的隨軍轉運使,不比韓岡有著經略司機宜文字的身份,能直接調動一部分兵力,然後讓王韶事後認可。

他正猶豫間,突然瞥到了尤三石身上。靈光一閃。

總共兩千人,分上一千總不為過。臨洮堡要是出了什麽錯,這個責任他也擔不起。調動鄉兵、民夫,他隨軍轉運使的簽押和印信是足夠用的……

重又走到廣銳鄉兵隊列前,沈括心中暗嘆,他這也算是病急亂投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