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下)(第2/2頁)

“回機宜的話,劉源還沒有回來。”

“也不知他那邊怎麽樣了,應該有個三五百斬首吧?”

“只會多,不會少。”文吏躬聲說著。

劉源不回來,這斬首數就不能確定。畢竟列在清單上的區區三百出頭的斬首數,怎麽也跟昨日的敵軍數目差得太遠。戰陣所獲遠遠比不上追擊,吐蕃人的戰馬吃不住連夜行軍的消耗,只要劉源追攝在後面,很有可能咬下一塊肥肉來。最差的情況,也能逼著敵將像壁虎一般短尾求生。

“要是田瓊沒有出事就好了。”

韓岡心中感嘆著。若是昨夜敵軍敗退的時候,他有著一個指揮騎兵在手上。前後來襲的那四五千吐蕃蕃騎,他少說也能留下一半來。

如果香子城那邊,苗授能及時的堵上吐蕃人的退路那也可以,但韓岡依然知道這個想法不現實。

賊將青誼結鬼章和栗頗都不是笨蛋,從珂諾堡向南七八裏,就有小路進山,他們肯定會立刻進山,而不是繼續向栗頗敗退的地方前進。而且苗授肯定趕不上來,以他用兵的習慣,他應該在解救香子城後就留駐在城中,休整兵馬,等到天明後才會珂諾堡這邊趕來。

貪心不足啊……

大捷之後,韓岡的心情很好,笑著反省著自己,又想著自己派去王韶那裏的報捷信使,現在應該到香子城了。

……

晨曦的微光照在苗授的臉上,正向出城來送行的王舜臣道別的笑容中,很有著幾分得意。

這可是解救全軍危亡的大功,辛苦的趕了半夜的路,終於是落到了他的手上。

香子城能保住,鎮守城中的王舜臣雖不無功勞,但也是他苗授及時回援的緣故。城下的幾百具屍體他無意跟王舜臣和守軍爭搶,但這退敵之功,他苗授當是要占到大半。

強令王舜臣駐留城中,又留下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幫著他協防香子城,苗授天剛亮就準備領了兩千步兵趕往珂諾堡去。休息了近兩個時辰,士兵的體力恢復了一些。苗授又許了倍於往日的厚賞,趕上二三十裏應該不成問題。

昨夜退走的賊軍現在當是還在珂諾堡下,木征面臨的困境,讓這些蕃人不會稍稍受挫之後,就立刻退軍回返,總要搏上一搏。以韓岡守城的能力,應當可以保住珂諾堡不失,等到自己趕到珂諾堡下,正好可以給吐蕃人最後一擊。

希望韓岡能把他們給拖住。

“小心一點,要多注意道路兩邊的險地。”

苗履帶著百來名騎兵,要先於大軍出發,防著路上可能會有的伏兵。苗授多番叮囑,擔心這個兒子一時大意,給到手的大功抹上一層黑灰。

苗履拱手承命,“孩兒明白,不會讓蕃賊有機會伏擊。田瓊的錯,孩兒不會犯的。”

苗授點了點頭,仰首望北,“韓玉昆也是心急了一點,要是他能多叮嚀一句就好了。希望珂諾堡不會有事!”

“有三哥在,珂諾堡穩如泰山!都監大可以放心!”王舜臣滿面虬髯,比幾年前更是濃密了許多的胡須的遮掩下,讓人看不出他眼下的表情。

“如此最好,如此最好。”苗授長笑著,“也只是多叮囑了幾句,這小子可遠不如王都巡你。”

熙河都監用力一拍兒子的頭盔,砰的一聲響,將苗履派了個趔趄,“還不快去,若有差池,決不饒你!”

苗履跳上馬,照空抽了兩響鞭,領著麾下騎兵遠去。

苗授沖著王舜臣拱了拱手,正要道別。卻聽見漸漸減弱的蹄聲突然停了,然後就看著剛剛離開的兒子帶著一名騎兵轉了回來。

那名騎兵明顯不是苗履麾下,臉上滿是灰土,就是幾條汗水沖過的小溪能看到塵埃下面的皮膚。他到了苗授和王舜臣身前,便下馬跪倒,“小人石勇,拜見都監、都巡。”

“你是跟著三哥的石七?!”王舜臣認出了來人。

“正是小人。”石勇叩了一個頭,“小人是奉命傳捷報來著。”

“已經贏了?!”苗授臉色微變。

石勇挺起胸膛,自豪地說著:“昨夜月下,韓機宜領兵出城夜戰,大敗木征麾下大將栗頗及鬼章部族長青誼結。如今已經遣了得力將佐正在追擊殘寇之中。小人就是奉機宜之命,去經略相公那裏傳捷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