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中)(第2/2頁)

“下官不是要阻止此事,只是不在戰前多做預備,經略你要領軍穿越崇山峻嶺,這個風險未免太大了一點。”

“瞻前顧後,不知會延誤多少良機。”王韶漸漸地有了點火氣,“玉昆,你什麽都好,就凡事想得太多。須知世事總有難以逆料的時候,你承襲子厚之教,尊奉思孟之學,難道沒學到‘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膽魄嗎?”

“這句話可不是放在用兵上的。”韓岡悻悻然地腹誹著。

而王中正卻在旁邊聽著聽著臉色越變越是震驚,“怎麽說著說著就變成了經略來領軍了?!”

韓岡、王韶和高遵裕都同時瞥了王中正一眼,當然是王韶親自領軍,怎麽可能換他人領隊去洮州!

不是王韶要爭功,他是主帥,一路經略,下面將領的功勞也就是他的功勞。現在是要追擊木征,光靠宋軍並不一定能逮到他,必須要在同時征服洮州的蕃部——而換做是其他人領軍去洮州,根本不夠資格跟木征爭奪洮州蕃部的歸屬。

只有王韶可以!

在河湟,韓岡的名氣很大,知道他的身份的蕃人,見面時都是點頭哈腰。但王韶的名氣更大,他是整個河湟戰略的倡議者和主持者,幾年來連戰連捷,諸多蕃部一一臣服於他的威名之下。到了王韶的面前,以包順、包約為首的蕃部首領們,連大氣都不敢喘。

只有王韶能夠憑借他的威望,從木征手上搶來洮州蕃部。

韓岡冷哼一聲,要是換做景思立、姚兕或是苗授領軍,他操這份心做什麽?

但王韶不同。即便不論私交。王韶本人乃是一路經略,而且是一手打造起熙河路的靈魂人物。若是出了什麽意外,這樣的損失,熙河路、乃至整個河湟開邊的戰略都承受不起。

所以韓岡會大力反對,這實在太過冒險。

王中正從王韶的臉上看到的是認真二字,要親自領軍翻越露骨山的確不是自己的誤會。心驚之下,他更要全力阻止王韶去做傻事。

但王韶搶先一步了王中正的勸阻,下了決斷。

“好了,此事不必再議!”長身而起,他朗聲說道:“我將在軍中點集三千人馬,去追擊木征。翻過露骨山,平復洮州!……公綽,你呢?”

王韶問著高遵裕。

“既然已經把河州城都奪了,將木征趕得如喪家犬一般,如何不追到最後!”高遵裕放聲大笑,豪氣幹雲,“自當與子純你同進退!”

“好!”王韶和高遵裕之間其實早就已經商議妥當,不過是在王中正面前演一通而已。他說著兩人商議好的決定,“授之,我領兵南行後,就由你來率領本部鎮守河州。”

苗授應諾,王韶又對韓岡道:“玉昆,你回熙州去,經略司中的一應事務就由你來處置。若有要事,則請王都知過目。”

韓岡嘆了口氣,這等孤注一擲的做法,他寧可改從岷州沿河上溯。雖然有可能將戰事拖上個一年半載,但終究要穩妥上不少。但王韶這個樣子是勸不住的,只能躬身接令,“下官必盡心盡力。”

他雖是鞏州通判,但也是經略司機宜文字,在軍政兩方面都有權力。以韓岡在河湟之地的威望,使喚包順、包約都不成問題。王韶此言,等於是將經略司的工作交托給他照管,只要將王中正糊弄過去就行了。

王韶一一將事務分派下去,將景思立安排去替換姚麟駐守熙州北方;讓姚兕姚麟兩兄弟,清理河州諸蕃。聚集在河州的兩萬大軍轉眼就要星散。

韓岡看著王韶將事情一一安排妥當,最後向他提議道:“經略,最好能把智緣給帶上。”

“……是對洮州蕃部還是對木征?”

“木征日暮途窮,待到天兵緊隨其後,翻過露骨山,想必他也不會再有多少悖逆朝廷的心思了。”韓岡沒有繼續說下去。想來王韶也能明白,這時候正是智緣的那張嘴發揮功用的時候了。

王韶稍作考慮,點頭道:“也罷,多一個不妨事,就帶上他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