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下)(第2/2頁)

其實蔡延慶做得是對的,國事為重,權限之事當然得先拋到一邊。為國而無暇謀身,蔡延慶的作為的確讓人敬佩。

但韓岡的應對應該也是對的,他沒有下令調動各處兵馬,只是帶著兩千人去臨洮堡,就是要維系熙河路的穩定。還沒到最危急的關頭,貿然調兵、征發,只會讓鞏州、乃至整個熙河路陷入一片混亂。一旦亂勢成型,就很難再鎮壓下去。恐怕十數日後,就是中使帶著命令河州前線撤軍的詔令過來。

與蔡曚的齷齪心思不同,蔡延慶和韓岡的決斷沒有對錯之分,只是立場不同而已。之間的取舍,讓人難以決斷。

王厚仰頭向天,他之所以拒絕了蔡延慶,是因為他相信韓岡肯定能夠將眼前的亂局處理妥當。

一陣清亮的鳴叫從天際傳來,晴空之下,一行鴻雁正排著整齊的隊列向北方飛去。鴻雁傳書,王厚也盼著自己的話能傳到韓岡那裏去:“玉昆,一切都要看你了!”

……

就在景思立兵敗身死的消息傳到隴西城的同時,同樣的消息,也讓鎮守在河州城中的苗授,連忙派人將姚兕姚麟都招了回來。

看過了韓岡讓人送來的手書,姚兕依然是他那張招牌的棺材臉,而姚麟則是失聲而笑:“一切如故!……韓玉昆還真是敢說啊!河州城內外,兵馬一萬三四,他這一句可就都要讓我們把這麽多條性命交到他的手裏了。”

苗授板著臉,不言不語,任憑姚麟說著。

姚兕咳嗽一聲,先堵住了兄弟的話,這才問著苗授:“苗兄,你說現在該怎麽辦?退軍,還是堅守?”

“該怎麽做,就怎麽做!”苗授回答著,“既然韓玉昆說一切如故,那賢昆仲就繼續去清剿河州蕃部,而在下,也繼續鎮守這河州城。”

姚麟雙眼一下瞪起,眉頭挑起的角度凝著他心中的怒意:“苗都監,河州城這裏可是有著近一萬四千條人命!包括你我!”

“除非珂諾堡有失,狄道城失陷。不然我們的退路就是安安穩穩的,賢昆仲何須擔心?”

“何須擔心?”姚麟嘲弄的笑容,“苗都監,這臨洮堡的情況在下是再熟悉不過了。有一段城墻外側塌了一半,在下奉命與景思立交接時,還是沒有給修起來。在禹臧花麻攻打臨洮堡的那些天裏,城墻上不知有多少暗傷。說不準什麽時候就會垮下來。這樣的寨堡,都監你說能守住嗎?”

“……韓玉昆已經領軍趕過去了,就算最差的結果也能保住結河川堡。”

苗授並不是很喜歡韓岡,但他信任韓岡,信任韓岡的能力。幾年來韓岡的作為,讓苗授相信他能維持住河州的安全。圍在臨洮堡外的西賊剛剛全殲了景思立所部,氣焰正盛,但苗授就是相信韓岡有能力不讓他們幹擾到河州前線。

姚兕、姚麟都是外路將領,他們該掙的功勞也掙足了,就算熙河功敗垂成,最後的罪責也壓不倒他們兩人頭上。但苗授不同,他其實是王韶、高遵裕南下後,經略司中的最高官員。只是韓岡是文臣,能力又值得信任,所以王韶才將職權讓韓岡帶掌——雖然只是經略司中庶務。

但同在一個監司中,苗授與韓岡已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從目前的情況看,苗授只有選擇支持韓岡:“……請二位放心。”

“北面的臨洮堡危在旦夕,南下的三千軍又是生死不明,苗都監,這樣的局面你讓我們怎麽安心得下?”姚麟厲聲質問。

苗授話聲不徐不疾,目光堅定異常:“王經略和高總管肯定能回來!”

姚麟嗤笑一聲,正要出言諷刺幾句,姚兕攔住了他。姚家兄弟中的長兄正色對苗授道:“苗兄,一旦結河川堡被圍困,糧道就斷了。自康樂寨同珂諾堡的山路,支撐不起一萬四千人的糧草補給……所以在下只看臨洮堡的結果。如果臨洮堡失陷,為了帳下的幾千兒郎,我兄弟倆肯定要撤退了。就算日後受到責罰,也比兵敗身死要強。還望苗兄勿怪!”

苗授略作深思,最後點頭,“……也罷,就以臨洮堡為據!”

點頭的同時,心中則在說著:“韓岡,不要辜負了王經略的信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