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上)(第2/2頁)

“要不是王相公硬撐著,熙河早就該撤軍了。慘敗啊……經略、總管都生死不明,還死了一個都監,折了上萬兵馬。真不知拖了這麽久是為了什麽!”

“還不是王相公不甘心,前兩日,跟馮當世【馮京】,王禹玉【王珪】還有吳沖卿【吳充】在殿上吵了個地覆天翻,硬是說熙河不會有事。天子本都聽著幾位執政諫言就要下旨了,卻硬是給王相公堵了回去。可現在呢……”

“都是好大喜功鬧的!窮寇莫追的道理都不懂,竟然追到了雪山裏面去了,把一路軍事讓個才二十歲的幸進之徒管著。不過弱冠的黃口孺子能有什麽能耐,名氣都是吹出來的……”

“不是虎口奪食嗎……不對,那一位可是龍子龍孫。是龍口奪食!”

“也就一張嘴皮子和下三路的本事。現在好了,出了事那就原形畢露。”

“都是王相公鬧出來的,盡是任用新進之輩。呂惠卿、曾布,還有現在呂嘉問,哪一個上來不是弄得天下雞飛狗跳。換個老成一點的,根本就不會有今次的大敗。”

外界的言論一面倒,但宮中始終沒有消息傳出來。一直到殿頂上的琉璃瓦開始反射著銀月的輝光,緊閉的崇政殿大門終於打開了。

不論是東府還是西府,從殿中出來的宰執們的神色都是陰沉著。就算最為沉穩,這些日子以來,一直都在為王韶、韓岡辯護的王安石,也都是緊鎖著雙眉。

兩名內侍跟著匆匆而出。大步走在前面的是李憲,在宮中以知兵聞名,後面的小黃門只有十七八歲,一幅包裹就在他身後背著,裏面是個長條狀的東西。只要對宮中之事稍稍熟悉一點,看到他們的模樣,就能立刻知道,這是出外頒詔的使臣。

就在宮門口,李憲兩人跳上馬,帶著一隊班直護衛,就一片蹄聲的往西去了。

“看來退兵定了!”

這一夜的東京城,不知多少人在彈冠相慶,也不知有多少人在憂心忡忡地望著西北。

聽到德順被西賊攻打消息已經數日了,蔡延慶都帶隊趕回了秦州去。隴西城那邊靠著王厚的分派,才能保證著供給前線的糧草不至於匱乏。

但沈括和王中正都知道,秦州那邊很快就不會有糧草運來了。而在預定的計劃中,接下來的兩三個月,也當是靠著今年河湟之地的夏糧來支撐。

鞏州的屯田點馬上就要開始收割,但熙河經略司和鞏州的主要官員們都不在任上,王中正和沈括都不知道就靠著王厚一人,到底能不能忙得過來。

兩人正憂慮的時候,卻見到一人大步隨風地走進官廳中。

一見來人,沈括驚得跳起:“玉昆,你怎麽回來了?!”

“臨洮堡那裏怎樣了?”王中正也急急追問。

“不必擔心,西賊那邊已經快斷糧了,臨洮堡更是穩如泰山。”

“所以讓王舜臣在臨洮堡下守著……玉昆,你也真放心得下!”

韓岡當然放心得下,臨洮堡的局面已經穩定下來,不論是西夏人,還是宋軍這邊,在無法得到大量援軍的前提下,都沒有改變眼下戰局的能力。有著劉源輔佐,被千叮嚀萬囑咐的王舜臣不會鬧出什麽亂子來。

而熙河路本身,就像一座正在醞釀之中的火山,隨時都有噴發的危險,韓岡是不得不回來。

“西賊寇德順。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西賊至今元氣未復,現在只是要抱著不能讓我大宋控制河湟的心思,才出兵攻打德順。”

“而經略司在攻打河州之前,早就考慮過西賊會攻打秦鳳、涇原兩路的情況,也事先上報給天子要早作預防。調集到熙河來的兩萬軍,都是在確認不會影響兩路防禦軍力的基礎上,才調動過來的。”

“現在秦鳳、涇原兩路,早就做好了防禦準備,西賊根本破不了德順軍,就像他們攻不下臨洮堡一樣。”

在聽說了仁多零丁領軍攻打德順後,韓岡就已經確定退兵的詔書很快就要到來。現在他必須要說服王中正和沈括,只有他們與自己站在同一條船上,才能將王韶留下來的局面給維持下去。

就算因此而開罪了天子,他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