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下)(第2/2頁)

別看種十九現在轉成了文官,可若是日後種家後繼乏力,第四代靠著種樸一人獨力難支,說不定種建中還有投筆從戎的日子。比起缺乏根基、沒有保障的文官傳承,保持武將將門的傳統,才是維系種家代代富貴的唯一途徑。

“不說這些了。”種建中忽而灑然一笑,“今天可是玉昆你大喜的日子,怎麽陪著聊這些事。”

拱了拱手,自去與其他認識的朋友打招呼。

韓岡是新郎,就算是迎客,也只需要見幾個重要的主賓,至於閑散客人,由代為知客的王厚和慕容武來負責。

客人漸漸到齊,看看已經日影西斜,親迎的時間將至。王厚就過來催促,“玉昆,時候已經差不多了。”

韓岡點了點頭,所謂婚禮,就是該在黃昏時舉行,現在日頭已經西落,便是到了迎親的時候。

雖然穿著寬袍大袖的禮服,韓岡依然是很利落地跨上馬,帶著一部鼓吹,還有隨行一眾親友,浩浩蕩蕩,去王安石府上迎親。

……

王旖坐在梳妝台前,對著磨得發亮的銅鏡,裏面是一張如花似玉的俏臉,而身後則是自家的母親。

今天王旖被精心裝扮過,原來便是有著水鄉女兒的清秀,如今更是顯得儀態萬方。但她被修過的雙眉輕蹙,還是為了已經到了眼前的婚事而憂心不已。

本來這樁婚事已經沒有多少波折,可是前段時間,因為經義局的事,韓岡是跟父兄爭執了起來,王旖為此擔心得夜中難以安寢。害怕這樁婚事最後落到她當初所擔心的地步。

只是事情過後,大哥、二哥出門見了韓岡回來,說起韓玉昆,依然還是一團和氣。王旖記得,韓岡當初曾經對自己親口許諾,不會因為公事上的紛爭,而壞了私誼。至少在現在,他還是信守了諾言。

但日後呢……王旖不敢去想,卻又不能不去想。

“來了,來了!”王安國的夫人,慌急慌忙地走了進來。

“娘……”王旖轉過身來,珠淚顆顆不由自主地從臉頰上滑下,抓著母親的衣襟,“孩兒不要出嫁!”

吳氏一直都盼著女兒早點嫁出去,但現在看著二女兒,眼中也不禁下留淚來。捧起女兒的臉,用手巾擦著淚水:“癡兒,哪有這般說的。今日之後,就是韓家的人了。到了夫家後,要好生遵從婦德,悉心侍奉舅姑……”

吳氏絮絮叨叨再一次囑咐著女兒。滴滴答的鼓樂聲中,韓岡騎著高頭大馬已經到了近前。久在軍中,騎在馬上的氣勢非是等閑。背挺肩張,再加上莊嚴的禮服,讓人看著就三分敬意。

王安石作為女方家長,在大門前相迎。亦是如韓岡一般,穿著最為莊重的朝服,上黑下黃的玄纁,與陪著天子祭天時,還有正旦大朝會這樣的大典禮一樣的裝束。

若是按照如今的風俗。新郎上門迎接新娘,嶽家要用兩只椅背靠著,上面放上馬鞍,讓女婿騎上去飲了酒或是作了詩才給下來。不過這等俗禮,也不會在王安石嫁女兒時出現。

依照官中禮節,韓岡和王安石,一向東、一向西,互相對拜過後。王安石正要引著韓岡入內,這時,李舜舉帶著天子的詔書,還有捧著禮物的一眾小黃門到了相府的門前。

韓岡與王安石對視一眼,都是感到驚訝無比,而周圍觀禮的賓客中更是低低地響起一片喧嘩。

天子直接具禮饋贈新人,情況其實很少有。除了宗室娶親,地位夠得上的官員,基本上是續弦,讓天子不便為此賜物。就像範仲淹,他為族人設立義莊,寡婦再嫁,義莊出錢資助,而鰥夫續娶,就什麽也沒有。韓岡的官位有些勉強,但趙頊卻還是下了詔,這一方面是給宰相面子,另一方面也是韓岡正得聖眷的緣故。

天子下詔賜物,乃是聊表寸心。詔書上的一番話說得四六駢儷,但總體上的意思還是祝兩位新人百年好合,白頭偕老。

李舜舉念完詔書,韓岡上前一步獨自拜謝。

一相,一參,為了韓岡的婚事而奔走。加上天子的參與,新科進士中從無這般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