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二)(第2/2頁)

整整齊齊排列在營中路邊流民營的窩棚,都是半地下式,對著路面開得大門,要下去幾個台階,才能進去。窩棚陷在地下有近一米深,從地下挖出來的泥土又當作外墻壘起,為此節省了不少建築材料。

不過這不是韓岡自己的主意,乃是此時北方經常能見到的窮人家的住宅。住在這樣的窩棚中,保暖的情況要比全地上式的好上一些,可是不能防雨,只要大一點雨水,就能灌進窩棚中。但是如今的情況,要是下了雨,恐怕這裏的流民還是歡喜的為多。

韓岡看過幾家窩棚,甚至進屋看了一下,但汙濁的空氣讓他心頭多了一點憂慮。發現他現在要考慮的,不僅僅是飲用水的問題:“石灰窯也得趕緊建起來,預防疾疫都得靠石灰,還有室內的通風和衛生,都要向流民加以宣講。”

石灰水是最為簡單易行的消毒手段。依照韓岡訂立的制度所建立的任何一個療養院,都是將石灰作為一項最為重要的藥物而采辦。甚至在秦州、隴西兩處的療養院,都有自己的石灰窯。到了白馬縣,沒有不用的道理,何況還能用作簡易水泥,可用的地方有許多。

方興點頭記下。而韓岡也從懷裏掏出個小本子,用著小小的碳筆條在上面,草草地寫了幾個字。

立德、立言、立功。對於儒者來說,那是畢生所求。韓岡每做一件事,也都會一一記錄下來,然後總結歸納。不論是療養院的制度,還是後來主持的後勤運輸,韓岡都有規章制度問世,被趙頊贊許後,已在軍中開始推行。

如現在的流民安置,韓岡也準備寫點東西出來。救災救民只是短時間而已,過去了也就過去了。不及時加以總結歸納,日後就沒有仿效和改進的目標。

“還有蝗蟲!”在韓岡的本子上,前後分成了三個部分,流民一樁事,抗旱也是一樁事,另外還有蝗蟲:“還要養雞養鴨來對付明年的飛蝗。”

方興一聽,忙著搖頭:“雞鴨之物,可不一定有用。”

“此事我又哪能不知?”韓岡嘆道:“養雞養鴨只是輔助而已,就跟井十六的深水自流井一樣,不會作為主要手段。到時候,還是要以組織民力滅蝗,花錢來買蝗蟲為主。一斤蝗蟲給個十文八文,沒有說不願意的,也可以讓小孩子出來掙點零花。”

“正言想得周全。”方興輕輕贊了一句。做事最怕就是不管不顧地一條道走到黑,事先將方方面面的都想到,並留下改正的余地,這才是做事的正確方法。

“旱情一樁。流民一樁。蝗蟲又是另外一樁。”

此外還有從宿州運糧的事,雖說對外要保密,也不用自己來督管,但怎麽說都是與自家的發明有關,還是要掛在心思上。一根根屈著手指,韓岡發現自己除了正經知縣要做的工作以外,身上擔的責任未免太多了一點。

方興聽了也在嘆氣:“蝗、旱、流民,這都是天災人禍,各地的知縣知州,無不是直接推到上面去,要些賑濟下來就夠了。只要能吃到朝廷施舍的稀粥,災民們也會跪下來磕頭,叩謝恩德,沒人能說這樣做有什麽錯。”

韓岡笑了:“說的也是,現在的辛苦,純粹都是我自找的。”不過走了兩步,他卻又道:“只是這些事,家嶽自找過,富彥國自找過,韓稚圭也自找過。有賢者表率於前,韓岡也不敢後人呐!”

方興低頭,向韓岡拱了拱手。不避繁劇,視民如傷,這是如今官員中難得一見的美德,遇事就趨吉避兇、沒有擔待的官員反而多見,當然值得敬佩。

韓岡這番話,也完全沒有掩飾他的野心。可這又是理所當然,二十二歲就做到了右正言,若還沒有一望公輔的膽量,那就不是謙虛,而是怯弱了。

而方興他現在所輔佐的韓岡,在膽量上所得到的評價,從來只有膽色過人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