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下)(第2/2頁)

“命數也是提點自己掙來的,換做是你我,都是在路上就咽了氣。”相處久了,方興看得出魏平真在想什麽,笑著安撫了一句。又道:“若能提點能將流民一事妥善措置,等旱情消退後,甚至可以再進一步!”

魏平真則是幹笑了兩聲,道:“詔書中並沒有說白馬縣由誰來接手,看來得讓侯縣丞來代管政事。”

方興冷笑著:“府界提點的新治所就在白馬縣中,想必侯敂知道該怎麽做。”

官員職位的交接,有兩種不同的情況。如果即將離任的官員事先已經定下差遣,正常的手續就是將手中的政務交割給副手代管。若是沒有定下差遣,還要到京中守闕,那就得等到新官上任之後再親自交割。韓岡現在既然已經接下了新的任命,那麽白馬縣中的事務,就得交割給縣丞侯敂來處置。而以侯敂的識趣,不會做出蠢事來的。

“提點既然已經接旨,這兩天肯定要去京城走一遭。”魏平真說道,“入宮請對自不必說,王相公和孫知府那邊,提點也都要去見一面。”

“孫永……”方興沉吟道,“他是潛邸中人,可年過五旬方得為開封知府。而提點才二十出頭,不知他會怎麽看提點。”

“孫曼叔為人中平寬和,行事頗正,勿需擔心。”魏平真對現任開封知府有所了解,同時也不喜歡方興這麽說人,他舉例道,“之前提點動用常平倉存糧,他也沒有從中阻撓。”

韓岡和王旁這時正好回來,聞言就笑道:“孫曼叔那邊的確不用擔心,見一面而已,我又不與其爭權,為國盡力,想必仁人君子都不會在這時候扯我後腿。”

韓岡在東京城時曾見過一次孫永。他任白馬知縣,沒有不去拜見長官的道理。去年見的一面,雖然只是泛泛地盡了一番禮節,寒暄了一陣便告辭了,並無深交,但現任開封知府還是給韓岡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這半年來,韓岡在白馬縣的一番舉措,雖然有天子和王安石做後台,但孫永怎麽說也是頂頭上司,有資格和充分的理由插手,但他並沒有拖後腿,讓韓岡一切布置得十分順利。只是這一件事,韓岡就要承他的人情。

但韓岡的話,卻也提醒了兩名幕僚另一樁事。方興皺起眉頭,擔心道:“既然是提點府界,總不能只管著白馬一縣。可那些知縣不知道會怎麽想,說不定其中會有人不樂提點見功。”

魏平真這一回則點頭表示同意:“世間君子少而小人多,開封赤畿二十余縣,其中妒賢嫉能之輩必不會少。”

王旁一聽心驚,連忙對韓岡道:“玉昆,此事不可不慮!”

韓岡則不以為意,“做人做事最忌的就是亂伸手,我也沒空將手插進縣中事務裏去。將天子關心的事情做好就夠了。”

韓岡沒余暇與開封府中的二十多個知縣打擂台,燒火也好,爭權也好,並不是眼下的急務。只要將流民營仿照白馬縣的制度在開封府中建起來,不讓大股的流民進抵開封城下,就算完成了趙頊交代的任務。屆時就算自己沒有因功升遷,坐穩位置也是肯定的。到時候,地方上的知縣們,搓扁捏圓全都憑自家的心情了。

“在京庫場要抓在手上。”韓岡知道何為重點,“不論糧庫還是草場,皆不涉縣中事務,要掌控住也容易,而有了糧食,指揮流民就方便了。先顧著府中庫場,日後再論其余。”

“恐怕還會有人不知好歹。”魏平真搖搖頭。他已是五十歲的人,世間的人和事,他見過的和看過的,不知有多少。韓岡的際遇實在太招人嫉恨,若有機會,想讓他跌個灰頭土臉的絕對不在少數。那等心懷詭譎之輩,也不會放過眼下的時機。

“這沒關系。”韓岡則是咧嘴一笑,笑得溫雅醇和,如同此時的春風:“那時候,會讓此輩知道我韓玉昆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