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中)(第2/2頁)

“舍人的霹靂砲、雪橇車,主體的架子就是分別出自大小木作,鐵釘出自金作,繩索出自打繩作,上漆有漆作,裝飾有畫作。”軍器監丞白彰,領著韓岡在興國坊的巷道中走過,周圍的一座座院落中,斧鋸刨磨之聲不絕於耳,必須得大著嗓門才能聽見彼此的說話。

聽了白彰的介紹,韓岡覺得這是應該算是分工合作了,一個個車間生產不同的零部件,然後再加以組裝起來。

“這麽多作坊參與其中,制作的軍器不會有什麽差錯?”

“就為了能讓天下兵甲犀利精良,所以才有了如今的軍器監,如何會有差錯?”白彰自豪地說著,“過去還沒有設立軍器監,東西二作坊還屬於三司胄案的時候,刀劍鋒芒極脆,弓弩一張便折。但自從呂大參和曾學士開始掌管軍器監,只用了一年,便皆以完備。”

白彰忽然停步,指了指左手邊的一座大院,叮叮當當的捶打聲從裏面不斷地傳出來,門前一圈禁軍守衛,看守森嚴,“這是斬馬刀局,專一制造斬馬大刀。如今關西邊軍,用得大刀正是此中所造。”

韓岡隨著白彰走進去,看著他從匠人手上剛剛打造好的大刀。沉甸甸的刀身,有著三尺許的刀鋒,一尺長的刀柄,柄下鑲有鐵環。雙手握著輕輕一揮,便呼嘯作聲。白彰將刀拿給韓岡看,“當真能將馬也斬下來。”

韓岡對章惇說過他要蕭規曹隨,但並不代表他會將監中之事一概置之不理,總要看一看,瞧一瞧,若真的有不對的地方,心中也得有個數。

不過走了一圈之後,韓岡當真有些佩服起呂惠卿了,能將軍器監上上下下安排得井井有條,難怪能在短時間內就打造出質地優良的軍器來,讓他想挑刺都難。而且看著白彰說起話來,對自己現在的工作充滿自豪的態度,即便自己想對軍器監的制度有所改進,恐怕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必然會受到極大的阻力。

回到衙門中,曾孝寬正慢吞吞地喝著茶。

他雖然也是判軍器監,但主要工作還是在樞密院。曾孝寬正擔任著樞密院都承旨一職,很快就要升為樞密院直學士了——這也是因為他主管新法中的保甲法一事。不比韓岡是專任軍器監。雖然從排序上他要壓過韓岡,但實際主持監中工作,還是得韓岡來。

見到韓岡近來,他笑問道:“玉昆,如何?”

“參政和都承於監中所立種種,讓韓岡無所更易,當可坐享其成了。”

曾孝寬呵呵笑道:“呂吉甫尚在軍器監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編修《軍器法式》,作為軍器制造的標準。如今已經修訂出一百一十卷,《辨材》一卷、《軍器》七十四卷、《什物》二十一卷、《雜物》四卷、《添修》及《制造弓弩式》十卷。玉昆若有閑暇,可以拿來一觀,只是決不能外傳。”

“這是自然。”韓岡點點頭,轉身對著羅列在堂下的一眾衙中屬僚道:“監中制度一切如舊,望爾等勤勤謹謹,循之如初。”

白彰領著下拜。曾孝寬微微而笑,而韓岡也在笑。

接下來一段時間,韓岡的確什麽都沒有幹涉,每天上朝之後,就按時去軍器監上班,到傍晚在按時下班,平平靜靜地行動,讓許多想看好戲的人大感失望。

只是呂惠卿素知韓岡的為人心性,知道他此時的沉寂,必然代表著他準備一鳴驚人。所以軍器監那裏越是沒有動靜,呂惠卿心中就越是沒有底。他現在正想著該如何對付馮京,絕不會希望此時身後起火。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俯伏。韓玉昆所謀非小。”

“韓岡如今僅僅是逐日督作,吉甫何必心憂如此。若真有動靜,再做理會不遲。”

章惇在呂惠卿面前雖是這麽說,但心中卻為著韓岡擔心。韓岡不與呂惠卿過不去,一點也沒有動靜,這對呂惠卿是好事,但韓岡本人就不好辦了,天子正等著他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