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四)(第2/3頁)

而王珪也一並支持這個推薦,“有韓岡在,軍中皆可安定。荊南之役,若無醫療隨軍,哪能如此順利?”

接著就是吳充,就在殿上推舉薦了韓岡任廣西轉運使:“等到大軍南下,可以順理成章的負責隨軍轉運並軍中醫療等事。”

趙頊對這個提議當然不會有任何反對。盡管馮京、吳充、王珪他們三人推薦韓岡是各有私心,但人選是無可挑剔的,連王安石、呂惠卿說不出反對的意見。唯一讓人擔心的就是軍器監,是否在韓岡離開之後,還能保持如今的效率,以及接連不斷給人的驚喜。至於韓岡本人的意願,相信以他的性格,不至於會不答應。

只是主帥、軍隊……趙頊閉著眼睛喃喃自語,忍著劇烈的頭疼,卻怎麽都想不出一個讓他一切順心的方案。

“官家……官家……”

仿佛從很遠的地方傳來的呼喚,讓趙頊猛然間驚醒過來。睜大眼睛,就看見李舜舉的臉滿是關切地出現在面前,說著:“官家,該歇息了。”

趙頊茫茫然地看著周圍,只見內侍和宮女,宰輔們一個不見:“人呢?”

李舜舉一臉的疑惑:“官家要找何人?”

趙頊定了定神,終於發現現在自己是在寢宮之中。“什麽時候回的福寧宮?”他問著李舜舉。

“官家散朝後就回來了,已經有一個多時辰了。”李舜舉就是看著趙頊一個多時辰都在發呆,覺得有些不對勁了,方才才會出言驚醒趙頊,“官家,是不是有哪裏不適?”

“沒有。”趙頊悶聲地說道。他恍恍惚惚之間,思路都成了一團糨糊,連何時散朝的事都記不清楚了。眉頭皺了一陣,擡起眼:“現在什麽時辰了?”

“回官家的話,剛敲了二更三刻的點。”李舜舉眼中盡是憂色,勸說著趙頊,“官家,還是早點歇息吧。熬夜傷了禦體,可非國家之福啊。太皇太後和太後知道了都會擔心的。皇後雖是在守制,但也是常常問著官家的身子。”

趙頊沒理會,道:“去,速去傳韓岡和章惇入宮。”

“官家!”李舜舉驚道。

“將宰執們一並請來!另外還有燕達!”趙頊按了按額頭,腦仁越發的疼了,“這事不解決,怎麽能歇息得了?”

……

“吳充、馮京、王珪都是一個心思,要將韓岡請出京城去。”夜色已深,呂惠卿卻沒有多少睡意,就在燭台下,與弟弟呂升卿議論著崇政殿中的決議,“韓玉昆在京城中開罪的人可是不少,倒省了我做小人了。”

“可南征的戰事不可能拖延太久,也就一年的工夫而已。”

“所以是廣西轉運副使。”呂惠卿笑道,“吳充倒是會擡舉人。如果是任隨軍轉運使一職,打完仗就能回來。但廣西轉運副使不同,有了功勞後,就能順理成章的管起廣西轉運司。就算結束了南征之役,也少不了平靖地方的差事。至少三五年內,別想再入京城。”

“廣西轉運使……這職位可就高了。”

“大軍南下,錢糧消耗難以計數。到時候,廣西的賬目要是能清楚明白就有鬼了。韓岡接手廣西轉運司,一個賬目不明就能治他的罪。吳充想必就是這個心思。”呂惠卿笑道,“既然韓玉昆這般心急地推動章子厚南下,想必他也有心在南方振作一番,說不定吳充的推薦,正合他的心意。”

“但章惇……”呂升卿覺得他的兄長似乎太過在意韓岡,反而忘記了更為接近的危險,提醒道,“章惇可已經是翰林學士了。”

“他去他的樞密院,我在我的政事堂。十年之內,兩不相幹。”呂惠卿搖搖手,示意弟弟不用擔心,“章子厚有了兩次領軍的經驗,日後西、北兩邊有戰事,就可以讓他出去應付了,他可沒空常駐京中!”

“西、北兩邊戰事?”呂升卿疑惑地問著。

呂惠卿臉色冷了下來:“遼人如今已經徹底地站在了黨項一邊。天子想要剿滅西夏,就要做好抵禦遼軍的準備。而天子辛辛苦苦這麽些年,為了使什麽?他可能放棄嗎?”

“遼國會支持西賊?!”呂升卿只聽到了這一句,寒毛都豎了起來,心驚膽戰,“不至於吧。”

“由微見著!這幾年西北連番大戰,西夏國力難支,試問遼人怎麽可能會沒有唇亡齒寒的想法?”呂惠卿沉聲說著,“攻滅西夏,收復燕雲,天子的心中的確是一步步地來,但對手可不會乖乖地站著挨打。”

呂惠卿正在和弟弟說著話,書房門外則有家人敲門,“參政,門外有天使帶官家的口諭來了。”

呂惠卿連忙讓人迎進來,就見那名小黃門說道:“官家有旨,召參政即刻入宮。”

呂惠卿沒有立刻接旨,“敢問還有誰人?”

“兩府的相公,還有燕太尉,張內翰和韓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