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2/3頁)

快要抵達右掖門的時候,就見到前面一隊只有十來人的隊伍,正在城門前,上去一看,正是章惇。

回頭見到韓岡,章惇就忍不住抱怨起來。

“天子怎麽這般糊塗?!”章惇都口不擇言了,也不管兩名內侍就走在前面,“宰執是什麽身份,連夜招入宮中。明日京中說不得就要遍傳謠言!”

“我也是這麽說的。”韓岡搖了搖頭,嘆了口氣,也是覺得趙頊實在犯了糊塗。

他和章惇白天時都是認為趙頊會繞過兩府直接下旨。兩府八公如今分成三派,一派舊黨、一派新黨、一派看熱鬧的,朝堂上要能爭出個結果就有鬼了。而天子的性子急,章惇和韓岡在白天時又給了他另外一個選擇,縱然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後患,但眼下畢竟沒有發生,所以直接采納兩人的意見可能性很大。

但兩人絕沒想到竟然會被連夜喚入宮中。而且不僅他們,連同宰執們都一起叫來了。從內侍嘴裏聽到這個消息後,韓岡一直在搖頭。出了這等事,明天還不知會被風傳成什麽樣,再是軍情緊急都不能這般行事!

招小臣漏夜入宮沒什麽,就算是翰林學士、中書舍人這樣的兩制官也一樣說得過去。可宰相執政就不同了,身荷國鼎之重,一舉一動都影響著朝堂大局,多少雙眼睛看著他們。一見宰執們匆匆忙忙入宮,還能會有什麽樣的聯想?說得難聽點,現在雍王趙顥恐怕已經被人從床上叫起來,豎著耳朵聽著宮裏的動靜呢。

在外面聽了通傳,兩人趨步進殿。兩府八公,王安石、韓絳、吳充、呂惠卿沒到,而馮京、王珪、蔡挺、王韶則是都到了。而同時被傳召的燕達也到了。

宰執們的府邸離著宮城很近,這個時候又不可能再出去飲宴,應該都在家裏。現在沒到的,多半就是直接擋回了天子的口諭。韓岡心道,看來誰是真宰相,這時候就能分得出來了。

趙頊臉色正難看,當王安石第一個將他派去的內侍趕回來時,他就知道這件事做錯了。但事情已經如此,有沒有補救的余地。反正謠言畢竟是謠言,只要沒有後續的事實跟進,京城中就是又再大的風浪也能平復下來。

看到韓岡和章惇兩人進來,趙頊也不多說閑言贅語,直接道:“章卿,韓卿。關於援救邕州一事,需要調動多少潭州駐軍。”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馮京當即站出來反對,“萬一江南變亂,敢問如何收拾殘局?”

王珪也道:“陛下,江南可是根本,若無江南綱糧,京中亦要鬧起災荒。”

馮京、王珪的阻撓在意料之中,甚至不能說他們是以私心壞國事。如今的情況,沒有一條是萬全之策,章惇和韓岡的提議,也是冒著風險。相對於兩人,馮京他們的提議則更為穩妥——只要將邕州丟在一邊。

而現在沒有王安石、沒有呂惠卿,王韶因為不支持韓岡的提議,也不會幫著說話,只有韓岡和章惇孤軍奮戰。

“只要賑濟及時,安撫有方,何懼流民作亂?難道相公認為江南有多少不肖之官,會惹得百姓揭竿而起!?”

這等水平的反駁,馮京根本不放在眼裏:“兩年前的河北流民,靠的都是江南的綱糧。如今江南災荒,賑濟災民的糧食又要依靠哪裏?南征大軍南下,消耗的糧草又要從哪裏征調?”

“夠了!”

趙頊厲聲呵斥道。又變成了白天時兩邊爭執不下的場面了。見到天子發怒,馮京和章惇便低頭請罪。

“章卿、韓卿,調動潭州駐軍救援廣西,到底需要多少兵馬?”

“只要兩千人足矣!”章惇答道。

“兩千兵馬?!”趙頊驚訝地問道。

“只需兩千!”韓岡為驚訝的天子解釋道,“譬如斬馬刀,其鋒一刀可斷馬首。可近六斤重的長刀並不是皆為精鋼所制,而僅是以鋼為鋒刃,刀身仍為鍛鐵,也就是夾鋼法所打造。用兵亦是如此,精銳為鋒刃,尋常的軍卒才是主力。以千名歷經戰事的精銳開路,而桂州守軍從後掩殺,交趾賊軍不堪一擊。”

馮京冷笑起來:“只是區區兩千援軍,不及桂州駐軍的三成。領軍將校又是資望淺薄,如何會被帥臣看重,當作鋒刃使用?交趾敢侵攻中國,劉彝當引罪避職。桂州知州尚未選定。既然章惇信誓旦旦,臣請以章惇為桂州知州,統領廣西軍事,平靖路中。”

“章卿?”趙頊將視線轉了過來,馮京的提議倒算不錯。

章惇愣住了,他是要做南征的主帥,不是廣西經略。但他是個敢於拼命的性格,這時候拒絕了,南征之事可就跟他再無瓜葛。答應下來,日後還有機會,“臣領旨!”

見章惇答應了去桂州,趙頊又想起了韓岡的職位,“韓卿、馮卿、王卿、吳卿同薦你為廣西轉運副使,不知你可願意就任此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