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六)(第2/2頁)

章惇回家,就是再往西去。而韓岡要去軍器監,則是要往北。

正要分道揚鑣,章惇忽然問道:“好不容易在軍器監中有所成就,現在就要去廣西任官,不知玉昆擔不擔心監中之事?”

韓岡呵呵地又笑了起來。世間能做到蕭規曹隨的人畢竟不多,接任者少不了跟前任過不去。呂惠卿接曾布司農寺的任,就直接發文要下面的屬僚上書“未盡之事”。而韓岡接呂惠卿的任,也一樣不客氣,嘴裏說著蕭規曹隨,但轉眼就用一項項發明,將軍器監徹底地攬在了手中。但接手軍器監的下任,想找他韓岡的錯處,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軍器監的賬目幹幹凈凈,我沒在裏面探過一次手。裏面的各項規條,又多是依從呂吉甫,難以更易。再說了,如今板甲局的產量是一天四百五十具。一個月就是一萬三,光是要維持現有產量就夠人忙活一陣了。而想要在軍器發明上勝過我,更是不可能。別的我韓岡不敢自傲,唯獨在軍器這一處,是絕不會輸人的。”

“玉昆,解釋得太多了。”章惇看了韓岡一眼,眼中帶著笑意。

“……嗯。”韓岡默然片刻,忽的自嘲一笑,“因為不甘心啊。”

韓岡的確有些不甘心,倒不是因為要去廣西任官,而是邕州之事出乎意料之外。如果沒有邕州的事,他還想在軍器監中再做上一年,至少將鋼鐵冶煉方面的工藝,盡量再推進一步。不論誰接手軍器監,對冶煉方面的投入絕不會比在他的手上時更多。

可惜交趾南侵,韓岡自然需要南下。相比起還可以找到一定水平的合用人選代管的軍器監,韓岡在軍中醫療上面的作用——尤其是給軍中將士的信心——則難以替代。

“軍器監可能會由曾令綽【曾孝寬】回來兼管,玉昆你就放心好了……”

韓岡點點頭,也算放心了一點,至少曾孝寬不會蠢到想要在軍器監壞事。

“京中之事都要放下了。此次你我去廣西,可是要還南疆一個太平!”章惇頓了一下,“另外,則還有一句。”

“什麽?”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回到軍器監中,韓岡向下屬們通報了要調任廣西的消息。引起了一陣混亂之後,他就讓人快點去做交接的準備。下面的監丞、令史,都趕著去忙了,韓岡則是坐在公廳中,想著章惇的話。

章惇出任桂州知州,韓岡任廣西轉運副使,新黨兩位幹將全都出外,而且是出任州郡和漕司,並非是臨時性質的差遣。從人事的角度上來說,新黨似乎是吃了大虧。而且一旦平南行營建立,在領軍的主帥壓制下,章惇、韓岡能立功的機會都不會太多。

但話說回來,只要章惇、韓岡表現得足夠好,在平南行營正式建立之前,就有了足夠了戰果。天子和朝堂也只能圍繞他們兩人來組建南征的行營。

聽章惇的口氣,他便是這麽想的。

章惇由翰林學士出任經略使,如果當真能做到,那麽自此以後,便有了進入樞府的資格。

而反過來看自己。說起職位,轉運副使其實要比轉運使低上兩級到三級——這是為了凸顯主官的權威,不至於因紛爭而壞政事——也就是中州知州的資序。這一項任命對韓岡來說算不上是高升,如果再將京城、地方的問題算進來,他其實是吃了大虧。可掙功勞的職位,就像是沿海管鹽的肥缺一樣,都是多少人寧可高職低配,也要搶到手。只要這一次能順利地平定交趾,靠著預定中的隨軍轉運一職,少不了會轉成正任的轉運使。

從京中監司的主官,升任一路漕司,絕對是大跨步的前進。盡管馮京等人的推薦別有一番心思,韓岡還是要“感謝”他們給了他這個機會。

至於日後想將他阻於京城之外,倒還沒有那麽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