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 青雲為履難知足(五)(第2/2頁)

在廣西的中南部和東南部,賓、邕、欽、廉這一片,有好幾個面積不小的盆地和沖積平原,土地肥沃、氣候宜人,如果農業水平有中原的一半,都能成為數得著的大糧倉。就算以此時的耕作水準,賓州、邕州都是從不缺糧、而且富余很多。

韓岡想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在嶺南推廣中原的農業技術,只要廣西、廣東的田地能盡可能多的開發出來,出產再豐富一些,大宋對嶺外之地的控制力就能上一個台階,以此為跳板,整個南海地區都在輻射範圍之內。

《尚書·禹貢》之中,將天下九州的田地分為了幾個等級,其中揚州是最差的,所謂“厥土惟塗泥,厥田唯下下”,那時的揚州基本上就是淮河中下遊以南的廣大土地,也就是如今每年六百萬石運往京城的地方。而千年之後的廣東廣西,只要是平原地帶的農田,糧食產量也都不低。

心中盤算著要如何開發嶺南,韓岡一行的方向,又轉過去了邕州北面,那裏有幾座提供給城中使用的石灰窯,就在從山上流下來,匯入郁水的河流邊,隔著老遠就是濃煙滾滾。

石灰窯中的燃料都是從山上砍下來的木頭,劈開曬過作為柴禾。另外還有秸稈,也一起利用了起來。可惜火力不旺,燒制起來很費時間。

缺少柴薪是困擾韓岡的大問題,他時常在想著,要是邕州附近有煤礦就好了,也派人去找了,只是到現在也沒有回報——他對後世邕州的記憶很模糊,也不知道在哪裏能找到煤礦,不像他對徐州的了解,知道那一帶有煤。剛剛收到京城的消息,就在徐州城外發現了一座煤礦,自此有煤有鐵,這是煤鋼聯合體的基礎。

視察過石灰窯,韓岡上馬返回邕州城,他下午還有課要上。

幾個月過來,邕州的官員已經差不多配齊了,吏員也招募了不少,州中的庶務韓岡都卸了下來。管得也就是軍事、刑名、錢糧和醫療衛生方面的大事,其他時候,他直接做了甩手掌櫃。

作為官員,韓岡現在肩上的責任並不重,轉運使的本職,暫時交給副使來處置。不過作為儒者,他還有許多事要做。儒門重教化,閑下來時,教書育人是本職。韓岡早前頒布條令,邕州七歲至十歲的兒童,不論男女,只要來上學,中午都會供給一餐夥食。許多父母貪著這個便宜,都讓兒女過來上學。另外州學也恢復了,是邕州城第一批重建的建築,比州衙還要早一個月。州學中的士子一邊聆聽韓岡的授業,另一邊也要充作蒙學教授,為兒童上課。

剛剛抵達城門口,韓廉就帶了一隊騎兵迎了上來。

原本是韓岡家的家丁,但現在已經積功為官——一條瘸腿在功勞面前算不上什麽——還做了古萬寨寨主。不過古萬寨已經被焚毀,在韓岡騰出手來,調撥人力物力重建古萬寨之前,韓廉就只能先閑著,在邕州城中做個巡檢。

“城裏可是有事?”韓廉迎過來後,韓岡就問著。

“泗城州、思恩州還有忽惡峒三家的洞主方才一起進城了,現在就兩家洞主還沒到。”韓廉在韓岡馬前稟報著,“鈐轄要下官來稟報龍圖,是不是再等一等。”

“還等什麽?”韓岡的臉陰沉了下來,“泗城州隔了幾重山,近千裏地都趕來了,左州、忠州離得這麽近卻還沒到,難道要等到明年過年他們來州中趕集嗎?!”

韓岡一個月前,使人傳令本州,召集左右江三十六峒洞主來邕州議事——邕州下轄幾十個羈縻州,那些洞主管著的一個溪峒,在宋人這邊往往就是一個羈縻州——已經等到了現在,連遠在左江上遊山中的泗城州洞主都到了,還沒有到的那就是態度問題。

“進城!”韓岡一夾馬腹,氣勢洶洶地往州衙殺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