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一)(第2/2頁)

他不擔心耶律洪基會對耶律浚的死而遷怒自己,權位越高,對親情的看重就越少。

大遼國中,擁有相同血脈的人們互相廝殺的情況太多了。當年的承天太後,可也是對她的親姐姐也照樣狠得下手。父子叔侄兄弟姊妹,最為親近的血緣關系在遇上了權力之後,連坨馬糞都算不上。馬糞幹了之後還能燒,這父子之親,也不過是讓人多留點淚,心情差個幾天罷了。

除非日後自己被證明在此事上有欺君之罪,否則就不用有多余的擔心。

“太師。”突然趕到耶律乙辛帳中的蕭得裏底,臉上有著幾分抹不開的緊張,“皇帝想要召太子妃來此詢問!”

“我已經派人去了。”耶律乙辛早就得到了消息,他這位權臣在捺缽中布置下來的耳目,怎麽都不可能輸給蕭得裏底,“她見不到天子。”他的聲音和表情同樣冰冷。

蕭得裏底先是愣了一下,繼而便放心了下來,但很快又有了一份隱憂,“先是太子,接著又是太子妃,會不會惹起疑心?”

“難道讓她見了皇帝,就不會惹起疑心了?”耶律乙辛反問著,見蕭得裏底愣住,他冷道:“兩害相權取其輕!”

在路上死了的危害小,當真讓人到了天子面前,進而引發的反應,可是毀滅性的災難。

看見蕭得裏底苦思冥想,耶律乙辛道,“最好還是多想想該怎麽對付宋人。聽說南朝六十萬禁軍,已經是全數配裝鐵甲了。”

關於這個問題,的確已經在遼國高層傳播開了。盡管有人嗤之以鼻,表示自己絕對不信,但也有許多則是在看到天上飛船之後,才又全盤接受了這種說法。只是這樣一來,對宋人的畏懼之情,也隨之彌散開來。

蕭得裏底就是其中一人,只是他的位置特殊,所以被重點照顧,“如果列陣而戰,再強的騎兵,也別想攻破身著鐵甲,手持神臂弓的南朝禁軍步卒。”

“要比誰家馬多、騎兵多,這還當真不是什麽難事,也不會輸。可是要比誰家鐵多,甲胄多,那就真的是不能跟宋人相比。”

“宋人幸好只是工匠手藝出色,要是連上陣廝殺的武勇都一般出色,那大遼可就危險了。”

“哪裏可能?”也許個別人能兩者皆備,但放在一軍之上,能有這等素質,基本上就是鳳毛麟角,不可能成軍的。想要大遼一國危險,好歹也要有個兩三萬再說。

耶律乙辛在心中自我安慰著,至少他不用擔心突然間冒出一支手持鍛錘的軍隊來,一邊拿著錘頭砸人,一邊為其他隊伍修補兵器,打造各色軍器。

不過不管怎麽說,配裝鐵甲消耗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只有大宋一國能夠做到。遼國要拼了老命,才能勉強做出四五千套來;西夏就是想拼了性命,都不夠那個資格。

大宋的根基一天穩過一天,要想對抗擁有數千萬戶口的大國,也只有同樣等級的大國,區區西夏,根本不在話下。而眼下的天下形勢,大宋的國力已經遠遠壓倒遼國,遼國如果不能聯合西夏,同樣也是無能為力。

只是西夏國內如今的形勢有些不妙,耶律乙辛很清楚地知道了這一點,如果沒有外力幹涉,梁氏當能一舉控制住嵬名家和秉常。不過現在就變成了兩強對峙的局面,想要分出個勝負,卻是難如登天,看來還得自己插手。

護送著遼國君臣,正在前往鴨子河濼的浩浩大軍,於除夕前夜抵達了上京臨潢府,並就此停了下來,正旦之會,依制當在上京城中的宮殿中舉行。等到正旦朝會結束,遼國君臣才會重新踏上行程。

由於宋遼兩國歷法不同的緣故,萬裏之外的東京城,戊午之年的元旦要比遼國提前了整整一天。

就在遼國軍民歡度除夕的時候,皇宋元豐元年的正旦大朝會也終於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