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2/2頁)

所以趙頊將豐亨,去了亨字,前面加個元。元者,始也,又可做“大”解,按顏師古的說法,是“更受天之大命”。元豐便是受天之大命,始豐、大豐。

元豐年號出台的由來,也只有前宰相的女兒,才會如此了若指掌。

據韓岡所知,當初以熙寧為年號也是這個原因。治平四年,趙頊登基的第一年——年初英宗駕崩,當時還沒有改元——也是災異連連。

五月旱、六月澇,近七月的時候,河北流民在道,這都不算什麽了,從八月開始,京城、福建接連地震。所以為了求一個平安,故而有了熙寧二字——“熙”是繁盛,“寧”自然是安寧。當時是希望老天爺能消停些。

“以元豐為年號,是九月初的事了。爹爹也知道的,十一月的時候,詔書都預備好了,是馮相公領頭簽押,不過是到了今年冬至郊祀的時候,才公諸天下。那時,卻已經換成是吳相公了,便又忙著改詔書。”

韓岡聽王旖說著他不知道的故事,忍不住哈哈一笑。

馮京也是倒黴,作為宰相,在郊祀之年竟然還能給趕下台去。可以說張商英的彈劾是卡準了時機,趕在郊祀之前下手,馮京作為宰相只能避位,為了保證朝廷三年一度的大典能順利實行,只能換一個宰相了。

當然,天子其實也有將張商英踢出去,保住馮京的選擇。但禦史中丞鄧潤甫帶著一眾禦史緊跟著開始彈劾馮京,這樣一來,趙頊總不能為了馮京將禦史台給清空掉——王安石能有這分量,馮京可不夠資格。且在郊天大典上,禦史們的工作很重要,所以也只能讓馮京走人——換一個總比換許多要好。何況馮京被彈劾的罪名一時半會兒也辨析不清,趙頊沒時間為他耽擱。不過換了吳充上來任職,恐怕天子也有對呂惠卿等人不顧大局的憤怒在。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呂惠卿實在是心急的過了頭,須知欲速則不達。

韓岡暗嘆了兩聲也就罷了,反正這不管他的事,他可從來沒想過要與呂惠卿混一邊。

只是在幫韓岡穿衣服而已,周南和雲娘都忙得額頭出汗,王旖也不跟韓岡說話了,眼睛上上下下打量著,仔仔細細一點也不放過,確定衣裳的穿戴沒有問題。

系上了腰帶,接下來就是各色配飾。韓岡散官是從五品下,但他被賜三品服色,裝束上等同於三品官。公服是紫色袍服,而朝服也是三品一級。銀劍、玉佩、銀環一一配上,周南又拿了一條獅子紋的錦綬給韓岡系在腰側,一直垂到膝邊。

雲娘捧著一頂進賢冠,讓韓岡坐下來後,給他帶上。王旖也走上來,將冠冕挪得端端正正的,然後才插上了長長的犀角簪,將進賢冠和發髻給別上。

頭冠、衣裳、配飾都穿戴好了,下面還有鞋襪。白色羅襪,黑色的木底皮靴,這也是朝服的一部分。

外間的房門被推開,去了小廚房的嚴素心帶了兩名粗使的丫鬟,碰了幾盅冬日進補的藥湯、還有給韓岡的早飯進來。

韓雲娘和周南蹲著身子幫韓岡穿著鞋襪,而嚴素心捧著藥湯先給了韓岡,接著又給了王旖一盅,兩名使女也將早餐在桌上擺好。

兩名美妾終於穿好了鞋襪,俏生生地站了起來。韓岡抿著滾熱的湯水,如果他願意,他的妻妾都可以幫著吹涼了,喂到他的嘴邊。生活起居,任何一項都能有人服侍到最細微的環節。這樣腐朽糜爛的生活,在後世能享受的是鳳毛麟角,而在這個時代,卻是十分平常。

換好了朝服,吃過了嚴素心精心烹制的早餐,韓岡就要啟程去參加正旦大朝會。臨行時,也不忘向妻妾道別,順便還提醒了王旖早點去休息,“午後你也要入宮去,得養足精神。”

王旖也有誥命在身,靠著韓岡得了個郡君的封號。等到下午,她就得換上外命婦的服飾,去宮中拜見太皇太後、太後和皇後,這是免不了的繁文縟節。

“奴家知道了,官人就放心上朝去好了。”

王旖屈膝福了一福,與周南、素心和雲娘將韓岡送了出去。

韓府的大門中開,一隊騎手從院中魚貫而出,向著宮城的方向過去。